国内外动态:永远的抗战精神 ——参加北京大阅兵英模采访记
发布时间: 2015年12月04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李文荣


市城管局局长徐志虎到火车站迎接张正同志


张正在北京参加大阅兵


  2015年9月3日,北京,秋高气爽,万里长天“阅兵蓝”。

  早上6时30分,李影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其他各界嘉宾一起,乘坐大巴抵达天安门广场观礼台,等待大阅兵的典礼启幕。差不多同一时刻,董之益也来到阅兵观礼台的座位上,带着上海城管执法队员的深情厚意,等待梦寐以求的盛大阅兵仪式。而此刻,张正作为抗战老革命,正与其他受阅老兵方阵的同志一起做着最后的准备。

  张正、李影和董之益是来自上海市绿化市容系统的代表。张正是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离休干部,抗战时期在上海从事隐蔽战线工作,是上海推选的三位抗战支前模范中的一员。李影是闸环灵石环卫公司公厕管理班班长,来自徐州农村的“新上海人”,多年来连续获得上海市五一巾帼奖章、全国总工会“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劳模、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她代表着上海5000余名环卫工作者参加阅兵观礼。董之益则是静安区城管执法大队曹家渡中队的副队长,曾经的知名“剑客”,荣获过全国青年击剑比赛冠军、两次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冠军。从事城管工作后,他先后获得2011年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第一届十佳文明规范执法标兵、2012年全国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14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上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这三位参加北京大阅兵的英模。


市绿化市容系统代表李影


一、难忘的阅兵典礼

  阅兵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展现。每个人由于经历不同,对于观礼和受阅的感受则各不相同。

  张正说,党中央对老同志参与阅兵安排得非常周到。从发出邀请到阅兵结束,始终体现了对老同志的重视和周到安排,服务深入每一细节。如安排亲人全程陪同照顾,一起到北京、一起住同一套房、一起参与典礼。再如在北京期间,卫生护理和生活饮食安排得十分细致:饮食上,荤菜软糯无骨,素菜新鲜可口;卫生护理上,一天两次血压测量,三天一次心电图检测。

  阅兵典礼中,当墨绿色敞篷中巴组成的老兵方队匀速驶入天安门观礼区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只见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总书记立马站了起来,向老兵们敬礼”,张正说,“这是最让自己激动的时刻,像许多老兵一样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我们党和我们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同志。自己身临其境,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激动、自豪的心情”。他坐在受检车第八车后二排的位置。整个典礼中共有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受检。张正感叹道,“我感到了伟大祖国、人民军队、国防装备的无比强盛,场面十分震撼”。“阅兵典礼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军事实力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只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祖国的高速发展”。

  李影难掩自己的激动:“虽然曾经无数次在不同的场合唱过国歌,但这一次在天安门前众人大合唱,大家的声音汇成同一个曲调、同一个声音,令人无比自豪。”所有的观礼嘉宾都被震撼了,人群中每个人都激动地挥舞着祖国的小红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纪念大会和阅兵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也是毕生难忘的日子。

  说起参加北京阅兵观礼,董之益十分感慨,“在老兵方阵经过时,看到这群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的耄耋老人,平均年龄虽然已经90岁,但当他们敬起军礼的那一刻,表情威严肃穆、精神抖擞昂扬,仿佛看见了70年前以顽强意志和‘小米加步枪’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场景”,董之益说,“阅兵式展示了我国近年来研制的各种先进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凝聚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科技成果”。

  观礼时,董之益还作为上海市优秀公务员代表,接受马来西亚《星报》记者的采访。董之益说,“记得记者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我回答说:希望我们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同时我也感到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名城管队员,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


市绿化市容系统代表董之益


二、家国情怀是事业的立身之本

  家国情怀是优秀人士的基本素养与品行,是整体的国家意识与个人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古今中外皆然。家国情怀,在战争年代,体现了革命战士的牺牲精神;在和平建设年代,体现了建设者们忘我的工作热情。

  参加受阅的张正是上海园林系统老干部,1944年参加工作,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地下党的政治交通员,在上海法商水电交通公司以汽车修配工的身份,从事隐蔽战线上的地下工作。曾与党组织一起发动组织学生前往前线和敌后参加抗战。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园林系统担任领导工作,1989年11月离休,享受局级待遇。

  谈起抗战时期的地下隐蔽工作,张正充满了眷念与深情。1945年初,当时是上海法商水电交通公司修配助理工的张正,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在厂里组织起一支20多名工人参加的地下武装,还设法从车间一个工头的手里得到了一把枪,同时与新四军也做好了里应外合的准备,迎接上海的解放。张正说,他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获取将要遭受敌人迫害的进步人士名单,及时将名单转给组织,帮助进步人士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敌占区获取情报,一旦被敌人发现也有生命危险”,虽然没有在前线战场与日寇进行浴血搏杀,但生命危险的程度、执行任务的难度却不亚于在战场上与敌人的正面交锋。

  李影从一个普通的公厕管理员,成长为优秀的新上海人、劳动模范,不能不说与她长期以来注重岗位奉献精神有关、与特别注重科学化的工作方法有关。

  李影总结出“跟踪式保洁法”和“温馨关爱工作法”。“跟踪式保洁法”即在顾客用厕后,及时进行清理。即使这种保洁方法劳动强度很大,也要确保公厕干净无异味。“温馨关爱工作法”:在公厕内点起檀香,贴上“小心地滑”的温馨提示,摆放烟灰缸、洗手液,挂起便民小药箱和书报架,添置一个大鱼缸,使原本呆板的公厕变得整洁生动。在公厕前砌便民通道,解决了残疾居民如厕的困难,也方便了其他用厕人员。李影还把公厕门前的泥地改造成停车点,方便顾客停车。而这些设施的添置改造等费用,都是李影夫妇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来的。

  李影还总结出一套“扶一把、问一声、望一下、送一程”的理念,把温暖送给每一个顾客。

  董之益退役后于2002年8月进入静安区城管大队工作。从领奖台走到马路边,从面对鲜花和掌声到面对执法对象与不明真相群众的指责和谩骂,工作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董之益作为曾经的冠军运动员,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却始终激励和鞭策着他。董之益说:“每一份职业都是生活的礼物。”董之益从头做起,虚心向同事们求教,走到最基层,坚持将亲民、爱民、助民融入到日常执法工作中,让城管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口碑焕然一新。董之益曾在执法中被违章经营的摊贩砍断右上臂的肌腱和经脉,造成十级伤残,董之益依然以德报怨、毫不退缩,最终解决了乱设摊问题,摊贩有了固定摊位后,感动得以跪致谢!在董之益的努力下,不仅所辖社区环境状况焕然一新,同时还打造出一支文明执法、为民服务的城管队伍。



三、劳模精神永远在路上

  “通过观礼,我深深感受到,当下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为祖国的强大,因为祖国的繁荣,一股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心中激荡”,董之益神色庄重起来,“但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我们依然任重道远”。静安区总工会成立了以董之益名字命名的城管执法劳模创新工作室,今年正在申报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研究传承和创新服务理念,使城管工作达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进一步开展导师带徒计划,提高年轻队员用群众语言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打造一支文明执法、为民服务的新型城管队伍。董之益说,也希望年轻的城管队员注重岗位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城管队员。

  观礼结束后,李影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她的李影公厕班组,与姐妹们分享阅兵典礼的感受,

  “这段经历,终生铭记!每一刻都是那么神圣而令人振奋,在现场几乎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李影同时强调:“勿忘昨天,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不知前进方向,而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今天,是为了让我们挑战明天,是为了让我们将昨天胜利的辉煌重现。”面对今后的工作,李影如是说。

  而张正,在安享晚年的同时,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张正说:“我虽年老,但还要发扬抗战精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尽管已经高龄,但依旧在居住小区里担任楼组长,为居民服务,延续着不朽的抗战精神。

  (作者:编辑部特约作者)


(本文供图/黄昌顺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