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直面迫在眉睫的城市建筑垃圾处置问题 ——访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总工程师唐家富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2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杨琳


  2015年至今,《上海市建筑垃圾消纳设施布局规划方案》、《上海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上海建筑垃圾处置面临怎样的挑战?绿色之路该怎么走?带着这些问题,编辑部采访了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唐家富。


笔者:本市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混凝土块支撑件)、拆房垃圾(拆建废料)和装修垃圾等五类。上海连续几年攻坚,整治渣土运输,现在工程渣土管理情况如何?您能否做一个评价?

唐总:近年来,上海主要针对工程渣土,出台了《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2010年沪府50号令),设计并推行“区域专营、卸点付费、专用账户”的管理机制,比较多地考虑渣土的消纳平衡,总体上围绕市场平衡,发挥渣土在低洼回填、堆坡造景等方面的作用。这两年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渣土管理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14】51号)、《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单位招投标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主要也是针对工程渣土的申报管理、卸点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环节,2015年7月印发了《建筑垃圾车技术及运输管理要求》(DB31/T398-2015),对建筑垃圾车的右转弯监控系统、车厢密闭装置、车辆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管理,上海有效消纳了“十二五”期间的各类建筑渣土,建筑渣土偷乱倒、运输车辆超载等不规范行为和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万吨偷倒率、万吨死亡率显著下降,交通事故频发态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总体而言,上海针对工程渣土难题顽症,体制机制基本确立,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初显成效。



笔者:深圳12.20滑坡事故、上海今年6月发生了装修垃圾外运被媒体曝光事件,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现状,您帮我们分析一下。

唐总:随着城市化进程,建筑垃圾涵盖面越来越广,产生量居高不下,资源化利用水平低,尤其是装修垃圾处置困难、工程渣土消纳场所不足、外运通道受限等等,矛盾越来越突出,分类来讲:

  工程渣土方面,少标准、少规范。消纳场所的建设与运营没有国标、地标,甚至也没有行业标准,究竟该怎么堆,没有标准,所以才会有深圳12.20滑坡。堆放、回填,要完善作业规程,要发挥市场与政府两个作用。

  工程泥浆方面,现在市场平衡能力下降,才逐步成为问题。预处理设施需要建设,泥浆脱水预处理以后,上清液进排水系统,脱水泥浆纳入工程渣土消纳处置渠道,或者干化以后制砖。

  工程垃圾方面,混凝土块支撑件通过破碎、粉碎,可以做成建材回用,上海已经有5家资源化利用企业,技术上比较成熟。可以让市场去平衡,政府实施监管。

拆房垃圾方面,随着城市新建设项目数量逐年递减,对砖瓦、钢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随之降低,因此拆建废料的再利用市场价值也受到较大压缩,例如几年前废钢材可以卖到一千多元一吨,近期仅卖几百元一吨。另外城市更新中旧的建筑、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加大,原先用于搭建违章建筑的部分拆建废料目前也只能进入消纳处置系统,增加了末端处置的压力。

  装修垃圾方面,以前可以依托市场平衡,消纳渠道多,市场价值高,管理部门不曾当成垃圾去处理过,所以规划、技术、管理上都欠缺。

相比较而言,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处理矛盾具有阶段性特征,远期将呈下降趋势,且消纳去向空间分布外移到了郊区,自我平衡能力相对较强;工程垃圾可以破碎成不同的粒径用于修路,技术成熟。剩下的就是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管理永恒的课题。


笔者:“十三五”期间,建筑垃圾处理大的方面做哪些事情,建筑垃圾处理之路该怎么走?

唐总:针对五大类建筑垃圾处置的共性问题,“十三五”期间总体目标将是以“政府主导、统筹布局”和“郊区自行处理与中心城区统筹消纳”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升级,实现建筑垃圾运输、利用、处置管理有序的常态化,并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规划全市性处置出路和市场规则,包括工程渣土卸点用地规划,消纳场所的标高等,从而改变现有市场消纳场所普遍存在消纳量小、分布散、变动大、过度依赖外运,以及多数区难以按监管要求全程规范管理的问题。

  二是强化管理依据支撑,把原来依托市场平衡的建筑垃圾真正纳入管理体系,将装修垃圾包括进现有建筑垃圾法规管理内容范畴,解决越来越突出的装修垃圾收运处置过程中的问题。

  三是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具有较强的资源化属性,但本市在管理法规、政策扶持、技术革新、标准规范等方面缺少实质性举措。相较于周边苏州、南通、常州都有工程垃圾、拆房垃圾资源化利用工厂,上海仅有的5家工程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尚无法处理拆房垃圾中体积较小的硬块和装修垃圾。为此,要在本市中心城区周边布局6个点,服务中心城区的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分选破碎资源转化需求;在老港设置市级托底消纳处置场所。以上述设施为基础,逐步探索适宜本市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建设标准和处理规范。装修垃圾、拆房垃圾预处理破碎成不同的粒径后,可以就近平衡资源利用。例如在整治违章搭建,拆城中村、拆结合部时,可以提前对现场进行规划,拆完就地堆山造景、种植绿化,减少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大进大出。

  四是分门别类加强管理。市区分工,做到郊区以区域消纳为主、中心城区参照生活垃圾加强统筹;政府企业分工,做到企业的资源化利用与政府的托底保障相结合,发挥企业引进技术、投资的主体作用,政府要有托底保障的处置设施,通过政策、规划、标准去引领;市区两级不同部门形成合力,从源头到末端做到加强全过程、全类别监管。

  比如,从源头上减少装修垃圾的产生,要大力推广全装修房、装配式建筑,建造精品工程,“百年大计、十年拆光”是不行的。又如工程渣土可以分仓开挖,就近平衡,减少渣土运输。再如,装修垃圾的组分非常复杂,为了末端实现对装修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油漆桶等应单独收运处置,要明确分类处置的管理措施。


笔者:建筑垃圾不是生活垃圾,您怎么看建筑垃圾对城市运营安全的危害性?

唐总:未来三年全市年产生建筑垃圾预计约 1.3-1.5亿吨/年。本市2014年工程渣土申报处置量一亿多吨,大约6000万方,老港填埋场四期工程投入使用10年以来累计处置生活垃圾也才3000多万方,相比之下工程渣土带来的处置压力远大于生活垃圾。

  日前中央城市会议召开,我们感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性质一样,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深圳12.20滑坡事故会加速全国对建筑垃圾的重视。城市的运营,既要考虑生活垃圾,又要考虑建筑垃圾,处理不当,会成为大患,造成污染环境事件或是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解决建筑垃圾问题,迫在眉睫。虽然前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比想象的还要急,上下要思想统一。生活垃圾处理“十三五”的主攻方向是资源化。但建筑垃圾处理设施一个都没有,就谈不上资源化。所以要抓紧老港试点, “探索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笔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有没有积极性?

唐总:建筑垃圾消纳,以前靠市场平衡、社会平衡,市场能力很强,现在消化不了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统筹的作用,两者要结合。毕竟,建筑垃圾可以回填、可以资源化利用,市场的作用要发挥充分。要加大对市场的选择权力,有限放开或者完全放开市场,随着工程渣土量越来越少,将管得越来越好。

  原先建筑垃圾去到低洼地方堆着,没有围城不围城的担忧。现在必须规范、标准地处理,否则没有地方可去。这是社会发展绿色文明的必然要求。需求催生市场,包括再生技术、再生产品、再生行业的发展。中心城区拆房子、改造房子,拆房垃圾与装修垃圾是“永恒”的,随着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建筑渣土运输、处置、消纳的市场积极性将逐步增强。

  把建筑垃圾的处理,包括它的资源化,纳到各级各类管理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不仅是绿化市容部门,要完善法规、完善标准,出台相应的政策。

  要以建筑渣土管理法规修改为契机,按照 “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信息化”及“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总体要求,将装修垃圾纳入管理范畴,实现管理全覆盖;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舆论宣传、科技等手段,实现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更有决定性;建筑垃圾运输物流更加清晰、稳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更加提升。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文供图/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