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行业知识产权管理需深入推进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2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张婷 等


延中绿地


  知识产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支撑。随着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加快,知识产权对新时期创新中心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绿化市容局系统不少科研单位已拥有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但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局系统内开展知识产权现状的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显得尤为必要。此次调研,选择上海绿化市容局系统内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和具有科研部门或人员的8家单位作为问卷调研对象,包括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市园林科研所、上海动物园、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上海古猗园。


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交易情况统计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知识产权数量和类型

  被调研的8家单位国内知识产权申请总量为137件,授权总量为103件,其中专利数量最多,达50件,其次是植物新品种35件和软件著作权15件。国外知识产权申请共8件,授权2件。

  2.知识产权管理情况

  各单位知识产权工作主要处于知识产权起步阶段或发展期,即“才刚开始重视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或“处于数量累积过程”,均没有设立专门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仅有3家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经费,5家制定了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办法,仅有4家单位对科研人员的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有明确规定。

  7家单位制定了知识产权奖励制度,主要是通过奖金进行奖励,其中1家不设奖励,其原因在于没有奖金来源。

  6家单位主要是通过偶尔在公开网站上检索专利数据来关注相关领域前沿动态,其次是采购商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尚有2家不注重关注行业动态,主要是由于忙于研发无暇顾及。

  受访单位全都没有在单位合同模板中设定固有知识产权条款,如果涉及到这方面内容,主要由单位法律专职人员负责审查或者由技术人员审查。

  3.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情况及相关需求

  8家单位中有一半开展了知识产权成果推广工作。

  目前,调研单位都没有遇到知识产权侵权情况。最为希望的支持途径主要是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提供产学研结合的沟通平台;最需要的知识产权服务是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服务、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4.个人知识产权创新、运用等情况


个人问卷受访者工作岗位比例情况


  一是个人对知识产权创新和运用方面的看法

  受访者认为,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激励不足、成果应用难和知识产权知识缺乏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而科研成果难以顺利推广最重要的3个原因分别是缺乏有效激励、推广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推广人才。

  二是个人对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情况的了解程度

  对本单位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了解程度,受访者中仅有26%的表示基本了解,46%的表示部分了解,28%的表示不清楚。关于本单位创新激励的成效,71%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而24%的认为没有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奖励没有切实执行。

  关于最希望本单位或局系统在知识产权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深入实施哪些措施,调查结果显示最为迫切的3项分别是:加强创新奖励和人才激励,提供创新和深造机会,创新人才评价和选拔。

  三是个人对知识产权信息获取或培训需求

  受访者主要是通过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和购买书籍文献获取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和信息。仍有1/3的受访人群没有参加过任何知识产权的培训。受访者最希望获取的三方面培训是关于推广渠道和技巧、知识产权法律和专利检索分析。


上海园科院日常科研工作


二、知识产权管理面临的问题

  1.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整体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各单位职工大多抱有科研工作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而非市场营利的传统观念,科研人员对专利的申请是为了完成课题结题要求,尚未形成真正成果保护和推广应用的市场意识。

  个人对知识产权知识了解程度不足。调查显示,近三成受访者并未参加任何知识产权相关的培训,不少受访者对专利、植物新品种、商标等知识仅有一般性了解,对于其申请和保护并不清楚,对于其他知识产权类型了解得更少。对于成果转化途径,也仅仅是知晓授权许可或转让,其他的转化方式尚不了解。

  2.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较低,成果推广困难

  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为22.3%,交易率为11.6%,且交易合同金额较低,部分金额是通过苗木抵扣方式实现而非直接资金进账,整体呈现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低、推广困难的现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研发定位缺乏前瞻规划,部分成果与市场结合度较弱。研发大多是结合科研课题进行,部分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主要是为完成结题任务而非市场应用,因而基于市场应用前景的查新和调研常常受到忽视,研发产品或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如何、潜在客户在哪等问题均是未知数,这些未知数增大了后续推广困难。

  二是专职推广人才极度缺乏,科研人员无经验无精力兼顾推广工作。目前,推广工作均由科研或其他岗位人员兼顾开展,而科研等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无法满足推广工作的要求。另外,在致力于科研攻关的同时难以有足够精力进行市场开拓。

  三是推广模式传统简单,平台合作机制不健全。目前,推广渠道主要是借助领导个人资源拓展合作,成果转化方式也比较简单,主要是直接转让或授权许可,似乎合同签订就代表成果转化已经完成了,而并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用一体平台。而对于融资、入股等方式,由于缺乏相关基础和交易平台、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评估而尚未尝试。

  3.知识产权管理相对较松散,体系尚未建立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应包括专项管理资金、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完善的管理规章等。然而受访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呈现较为松散的局面,未设立专门部门或专职管理人员,部分单位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也较为简单,缺乏对职务发明、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审批流程的详细规定。

  4.奖励政策难执行,创新活力和推广动力难激发

  奖励标准较难确定,体制受限难以执行。各单位正在探索奖励制度,然而由于事业单位体制的局限,奖励标准、奖励人员范围、分配比例、发放形式等难以确定,而且涉及到薪资结构整体调整,因此奖励办法迟迟难以真正执行。

  没有效益激励,人员干劲不足。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激励不足已成为影响知识产权创新活力和推广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科研人员除了完成结题的基本需要,对于更多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推广并无多大动力,科研人员持续发明创新的活力和推广人员积极开展推广的动力难以有效激发。


三、建议

  1.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提高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

  将各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切实摆上日程,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提供决策保障。

  2.加大政策倾斜和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推进激励执行

  鼓励各单位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或对各单位进行知识产权专项拨款,引导和支持各单位完善科研和推广人才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

  3.搭建推广平台,组织推广人才队伍

  通过成果展示信息平台、科技成果交流会等,倡导示范项目应用推广技术。通过对外公开招聘、对内其他人员转岗等方式组建推广部门和专职队伍。

  4.完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机制,培育知识产权专门人才

  组织策划知识产权相关培训,重点培养、专题培训和普及教育多管齐下。每个单位重点培养1-2名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负责本单位知识产权相关事务;联合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和高校专家,针对科技、推广和管理人员不同岗位开展针对性专题培训;将知识产权培训列入各单位常态化工作计划。

  (作者:绿容青年“智”造之“上海绿化市容局系统林业知识产权现状调研”课题组)


(本文供图/李民健 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