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打造升级版绿道——宝山区城市绿道网络规划建设设想
发布时间: 2016年10月09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黄丽雯 须莉燕


图1 宝山绿道”1+3“网络规划格局图


绿道(greenway)主要依托绿道、林带、水道河网、景观道路、林荫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是一种具有生态保护、健康休闲和资源利用等功能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

作为串联绿色空间及人文景观的“脉络”,绿道以其幽雅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绿色的活动场所,同时能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形象,是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自2005年以来的十多年间,宝山陆续建成上海市第一条环区生态步道、居住区步道、公园步道以及罗店大居环水生态绿道等多类型绿道,形成了大环套小环、小环有支线的网络格局,并在上海市绿道建设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在绿道建设和管理中也发现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被占用、农村化地区利用率不高、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后期养护管理薄弱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宝山绿道形态的完善和功能的发挥。

规划是建设发展的龙头。为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脚步,不断完善城市绿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绿道网络空间,调整绿道网络服务功能,宝山区于2014年启动了《宝山区绿道网络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编制完成。


一、宝山绿道网络规划思路

本着绿道规划应尊重区域发展实际情况,遵循“先局部后网络,先绿地后社区、先城区后郊区、先环境后设施”的原则,宝山将逐步构建“100+”公里长的绿道(“100+”是指建成长约100公里的市区级绿道,“+”则代表不断增长的街镇级绿道的公里数),形成“结构严谨合理、功能齐全完善、环境优美舒适、实施操作便捷”的网状绿道系统。


二、宝山绿道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图2 南线外环林带段春景


图3 绿道秋色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和宝山区“十三五”规划“三生三宜”为指导,贯彻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将宝山绿道建设成一个集文化、生态、景观、旅游、休闲、运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色步道网络。

(二)实施原则

绿道网络建设应关注民生,尊重民意,为民所想,为民所用,真正惠及百姓,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家园意识,将建设生态宝山、幸福宝山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1.明确定位,合理规划

绿道建设应以人文本,将步行作为绿道的主要功能,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综合性慢行系统。在实现补缺补差、提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符合百姓需求的、低碳的绿道网系统。

2.因地制宜,统筹整合

在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充分依托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不以用地性质为阻碍,以开放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公共空间统筹考虑,努力打造具便捷性、可达性及可持续性的生态景观。

3.挖掘资源,凸显特色

将宝山区绿道建设与生态、体育、旅游、休闲、文化等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提炼和运用,充分展现宝山地方特色和历史人文景观,建成具有形态多样、主题丰富、功能齐全的有特色的城市绿色步道网络体系。

4.生态优先,注重节约

绿道网络的规划、建设及管理都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同时,应倡导生态节约型绿道网络建设,形成自然生态景观,避免大开大挖及人工要素叠加。在投入少的前提下,创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新惬意的舒适环境。


三、宝山绿道网络规划的格局和特色


图4 东线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


图5 西线美兰湖浓郁的北欧风情


图6 北线闻道园内徽派建筑成群


(一)绿道格局

未来宝山绿道建设将注重原有绿道的完善和提升,注重居民身边小循环建设,注重必要的服务设施配备,按照“1+3+X”的绿道网络格局(“1”是指一条市级示范性绿道,“3”是指三条区级功能性绿道,“X”是指多条街镇级社区性绿道),着力形成成熟稳定的市级、区级、街镇级三级绿道网络体系(图1)。其建设形态涵盖生态型、滨水型、都市型。

(二)绿道特色

根据宝山区域总体规划,利用原有道路绿地、文化旅游、科普体育等资源,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条市、区级干线为主的大型生态网络——“1+3+X”格局。同时,串联街镇、园区社区型绿道网络,编织形成了宝山区特色生态绿色步道网络系统。

1.“1”市级绿道——南线(外环林带段)

该段绿道途径外环林带、顾村公园、大场秦家店烽墩等主要景点(图2、3)。外环林带内溪水潺潺、曲径通幽、树木夹道成荫、空气清新、犹如一座生态氧吧,散发着新鲜的自然气味;顾村公园作为上海市综合性大型城市郊野公园,每年举办的樱花节、荷花节及相关主题活动,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大场秦家店烽墩则是上海仅有的10座烽火墩之一,凸显了宝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生态郊野是该段绿道的主要特色。

2.“3”区级绿道——东线(滨江段)

该段绿道利用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之优势,展现其独特的地理风貌,远眺江景,悠闲惬意;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凝聚魅力;国际邮轮母港的落户让我们感受到了邮轮经济的发展魅力;而炮台湾公园背山面水展示了其滩涂湿地的原生态魅力(图4)。都市滨江是该段绿道的主要特色。

3.“3”区级绿道——西线(大居段)

该段绿道穿越了顾村大居、顾村拓展区、罗店大居和罗店新镇三个大居区域和一个新市镇,展现了宝山大居的快速发展与全新风貌,也为上海的宜居作出巨大贡献。罗店新镇内独树一帜的风情街区、浓缩北欧精华的建筑群落,满目苍翠的美妙视野,让人不由停足欣赏(图5)。休闲居住是该段绿道的主要特色。

4.“3”区级绿道——北线(郊野段)

该段绿道途经河流、民宅、农田,地形、地貌十分丰富,将重点展现郊野特色的文化风貌,由此丰富绿道的生态景观特色。罗店老镇内小桥流水,吴越人家,展现了传统江南水乡民居风格;宝山寺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纯木结构唐式建筑群,闻名遐迩;闻道园内古徽派建筑成群、大树成林、奇山怪石丰富,是上海目前规模最大的艺术文化园林之一(图6);风水梨园充分利用果园资源,形成赏花、赏果、品果、采摘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地域风情是该段绿道的主要特色。

5.“X”街镇级绿道——社区型

以人为本、因需而建,不注重形式、不考虑长短,能跑能走即可,是老百姓身边的绿道,它可串联各地区公园、文化、体育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势必能形成最具人气的绿道。


四、宝山绿道网络规划的分项设计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慢行系统、配套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四部分构成,主要表现为植物、道路、园林建筑小品和标示标牌等内容。由于上海市城市化地区多,在众多区域的过渡链接处则借用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或人行道。

1.植物设计

鉴于对绿道选址的中“绿”理念的体现,宝山绿道选址多选在已建绿地内,因此在植物设计中更加注重对已建绿地植物的梳理、改造和提升。根据实际情况,将绿地改造程度分为三类:

重度改造区域:现状绿化长势很差,需要大面积补苗或重点景观营造的节点和道路。

中度改造区域:现状绿化长势较差,需要少量补苗和改造的道路 。

轻度改造区域:现状绿化长势良好、景观效果好的道路和节点,采用保持原植物景观,适当增加下木层次。


图7 新建彩色透水混凝土面层(共富新村段)


图8 改建彩色沥青面层(美兰湖公园段)


2.道路设计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利用绿地内的现状路改造,根据不同现状道路制定不同建设方案,并注重经济实用性、生态性、美观性、耐久性。

新建绿道按标准形式,纯人行型宽1.5米,人与自行车并行型宽度为3.5米。改建绿道如道路宽度小于3米,则确定为纯人行;道路宽度3米至3.5米,根据需要确定为纯人行或人与自行车并行(人车并行时参照1.5:2比例分配宽度);道路宽度大于3.5米,全部确定为人与自行车并行(参照1.5:2比例分配宽度)。

新建绿道面层因地制宜,多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局部采用彩色沥青(图7)。改建绿道中现状道路损坏严重,重新新建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如面层破损严重的则新建彩色沥青面层,保留原有基础不变(图8)。现状道路总体状况良好的,则道路不变,只增加标示系统。


图9 新增园林小品满足游人休憩需求


图10 平面式过街形式


3.园林建筑小品设计

在绿道中设置驿站,应充分利用绿道周边现有建筑小品进行改造提升,防止建筑规模过量(图9)。根据驿站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分别配置游客中心、停车场、自行车租赁点、零售点和公厕等设施,形成一、二、三级驿站。具体见下表:



4.标识标牌设计

标识系统共有指示类、索引宣传类、安全警示类三种形式。标识标牌宜选用耐久、环保的材料,风格现代、简洁;采用施工简单、更换指示内容方便快捷的工艺。

5.交通衔接设计

宝山绿道选线过程中与公共交通衔接的主要模式为市政道路平面式过街及新建跨河桥(图10)。

市政道路平面式过街设计中应设置交通信号灯、限速设施等,促使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跨河桥梁设计中需考虑绿道通行需求及耐久性,同时应与绿道周边景观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道景观要素。

考虑到绿道的整体性(连通性),对于发展成熟的街镇,宝山绿道将借道部分城市道路,同时与机动车道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在借道路段上设置绿道标示标牌及地面logo,并对借道路段绿化进行梳理提升,从而增强绿道的可辨识性和舒适度。

(作者:黄丽雯,上海市宝山区绿化建设和管理中心建设管理科科员、助理工程师;须莉燕,上海市宝山区绿化建设和管理中心建设管理科科长、高级工程师)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