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上海绿化市容行业的智库建设探析
发布时间: 2016年10月09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秦 磊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自2008年组建以来,在制定行业公共政策时所获取的决策咨询主要通过“内脑”和“外脑”两种方式来实现。

所谓“内脑”,即为行业内的研究单位,主要是指市绿化市容局承担研究职能、工作具有研究性质的内设机构(如研究室、科技信息处),独立的研究单位(如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其他直属单位、区县管理部门承担研究职能的内设机构(如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内设的科技信息科),行业内研究型的企业(如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行业协会(如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以及研究联盟组织(如由市绿化市容局科技信息处牵头成立的局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些“内脑”,根据工作职责,在各自的工作权限范围内,通过情况汇报、工作报告、专题研讨等形式,对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行使政策建议权。

所谓“外脑”,既为行业外的研究单位,主要是官方的研究机构(如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各大高校(如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咨询研究类企业(如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以及研究联盟(如由上海大学牵头成立的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他们通过接受调研、课题等项目委托,参加咨询项目专家评审会议等方式,利用自身熟悉政策设计规则、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等优势,从中立的“第三人”的角度,对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客观的、理性的、前瞻的、可操作的观点和主张,经行业管理部门消化吸收后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参考。


一、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智库建设“碎片化”情况明显。目前,行业内的各类智库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往往陷入各自为政的局面,智库的功能定位和边界不清,专业化、特色化不鲜明,其中尤以代表“内脑”的各类行业内智库最为明显。由于行业内智库的研究工作一般都依附于业务工作,而不同单位业务范围又有重叠交叉,这就会导致研究领域发生重合,研究项目相同或相似,研究成果重复化增多、特色化不明显。

2.智库参与政策设计的程度较浅。一方面,行业内智库开展调查研究的职能未能真正履行,服务决策咨询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另一方面,高校、咨询公司等行业外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主要是通过接受研究课题委托和参加研究项目评审两种方式来完成,途径比较单一,对实际情况掌握得不透彻,很难全面深入地参与进来。

3.与民间智库的交流互动还不充分。这里所说的民间智库,主要是指行业内外的研究型企业,如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如上海市市容环卫行业协会等。受体制的影响,行业管理部门更倾向于将研究课题委托给体制内的“同行”或与政府关系密切的高校。据统计,市绿化市容局研究室在2012—2015年管理咨询课题共立项44个,其中仅有6个课题的承接单位是协会或咨询公司,占总数的13.6%。这说明以民间智库为代表的民间智力资源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4.智库研究成果的转化能力有待增强。行业内智库由于功能定位和研究边界不清,专业化、特色化不鲜明,虽有职能便利和信息优势,但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前瞻性不够;而以高校、咨询公司、协会为代表的行业外智库,由于对行业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或是对政府制定政策的规则流程不熟悉,提出的政策建议针对性、有效性不强,存在资政建言不解渴等问题。


二、智库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架构

基于此,建议成立“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发展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决咨委”),组织架构如下:

1.领导组成。决咨委挂靠在市绿化市容局,归口市绿化市容局管理;局主要领导担任决咨委主任;局行业规划的分管领导、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分管负责人、研究型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担任副主任;部分行业特聘专家及行业领军人才、官方研究机构代表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型企业的研究人员、与行业相关的社会组织代表为智库成员。

2.管理机构。决咨委内设秘书处,职能由局研究室承担,负责日常运营管理与工作协调沟通;秘书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处理,办公地点设在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分别由研究室、园科院负责人担任。

3.专业机构。根据研究方向与专业特长,决咨委下设生态建设、市容管理、战略发展、公共关系四个专业委员会,聚焦业务和综合两个层面,为行业发展提供全面深入的智力支持。

(二)管理制度

1.工作制度。一是工作会议制度。包括工作例会、全体会议、专业性会议、综合性会议等,根据会议目的和内容不同,参加的对象和时间也有所区别。二是调查研究制度。将系统内的管理咨询类课题集中至决咨委,由决咨委秘书处归口管理,并根据公平择优的原则,选择部分课题交由决咨委成员开展研究,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邀请部分委员参与行业重点工作调研。三是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委员参与行业发展决策咨询评价考核制度,根据会议出席率、意见提供、调研成果、课题成果、他人评价等重要因素,设计委员参与行业发展决策咨询成果质量考核标准,作为考核委员工作情况、实现优胜劣汰的主要依据。四是活动组织制度。举办学术报告会或学术论坛,原则上由专业委或秘书处提出需求,经审核后予以实施;委领导交办的任务,由秘书处会同相关专业委负责筹备。

2.交流制度。一是善用行业内的智力资源。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与市绿化市容局科技委的对接,用足用好它的研究成果与研究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与市绿化市容局组织人事处与科技信息处的沟通,借鉴行业“四高人才”、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建设管理类研究人才队伍;在技术运用方面,加大与园科院、环境院、市市容环卫行业协会、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的交流力度,研究技术需求,发掘市场需求,提出管理需求,提炼政策需求。二是活用行业外的智力资源。主要可分为四个层次:业务交流,如与市住建委、市规土、市环保、市水务、市交通、市城管执法等部门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渠道,帮助体制外的决咨委成员全面了解行业工作内容、深入理解行业承担职责、深刻领会政府机关管理协调方式;政策交流,如与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帮助决咨委成员全面、准确、透彻地理解全市发展大局,从而更充分地把握行业发展重点、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技术交流,如就规划技术与城市规化设计研究院深化合作,就管理技术与市行政管理学院加强互动;学术交流,就行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与上海大学等高校、上海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以及福卡、识局、零点等民办咨询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广开言路,从善入流。

(三)运行保障


从组织、制度、资金三个层面,着力保障决咨委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一是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到行业智库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将决咨委建设作为推进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体制。二是制度保障。制定行业智库建设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建立具体清晰的标准规范和管理措施,确保智库所从事的各项活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研究室作为决咨委秘书处,要强化研究职能,建立常态化的借人用人机制,增强研究力量,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可将其作为培养锻炼行业人才的平台。三是资金保障。可根据行业智库的性质和特点,研究制定资金支持办法,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建立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同时研究行业智库吸纳社会资本、成立智库运行基金的可行性。


三、智库的成果及转化

行业智库的成果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1.研究报告。包括课题研究、重大调研、工作简报等形式,侧重对本市绿化市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析预测,对国内外相关行业发展最新信息、理论实践研究前沿动态进行通报告知,对需要制定的行业政策进行分析论证、对已经实施的政策进行执行评估等。转化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转化为政策并予以贯彻执行;二是尚未转化为政策但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或重视,领导做了予以支持的批示。

2.解决方案。针对某一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供领导决策使用,并在事后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出谋划策。转化形式也有两种:一是采纳了方案,解决了问题;二是完善了某项制度,促进了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宣传推广。智库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各类渠道公之于众,从而对把控话语权、提高自身地位、建设品牌形象产生重要影响。该类成果转化一般无固定形式,且短期内难以奏效,如能增加公众对行业的了解,引导社会舆论,疏导公众情绪,促进了社会共识形成和发展合力凝聚,就算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科员。本文摘自上海绿化市容局2015年调研课题《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智库建设研究》,作者为课题组成员)


(本文供图/洪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