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浅谈上海首家开放式公园建设及管理经验
发布时间: 2017年04月10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胡岗


中山公园安全技防设施管理.jpg

中山公园园内安全技防设施进一步提升


2016年6月30日,中山公园在全市率先实施了24小时开放。8月4日上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陆月星局长在专题调研中山公园24小时开放工作时指出,延长公园开放时间、拓展公园开放空间是公园未来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十三五”期间上海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目标。

中山公园全天候开放起到了风向标、试验田的作用。在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绿化市容局会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创新和突破的一系列举措,在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休憩娱乐空间、提升中山公园地区商业文化功能、打破城市街区阻碍等方面,积累了初步经验。


一、中山公园概况和24小时开放意义

作为长宁区的地标性绿地,中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名园,见证了上海公园发展的历史,从免费开放、延长开放到如今24小时全天候开放,见证着城市公园管理模式的转变。

公园占地面积21.4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1.86万平方米,水面面积1.22万平方米,草坪3.69万平方米,树木260个品种、3万多株。

长宁区把中山公园全面打开,使之变成了一个大绿地,方便了周边居民全时段地在公园里运动、休憩,更重要的是把它纳入了中山公园商圈区域一体化的大格局之中,把中山公园连同周边的愚园路、武夷路、定西路,直到苏州河边这块区域打造成一个宜商、宜旅、宜游、宜文的街区,挖掘其中的历史底蕴,从而跟徐家汇和静安寺等商圈形成差异化竞争。


二、在建设和管理上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分步实施。具体实施分两个阶段有序推进: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中山公园的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主要包括公园技防系统、灯光系统、古树保护、道路广场铺装及景观小品、绿化景观、围栏系统和公园出入口等的调整改造;2017年年初根据实际情况,与周边小区居民沟通,增设几个出入口并推进围墙打开;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对中山公园南、北围墙进行降低和局部拆除,适当调整周边景观。

二是完善方案。为使项目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区领导多次实地踏勘调研,先后四次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制定初步方案,完成方案设计初稿;我们就中山公园24小时开放推进进度及后续管理方案,专题听取区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局领导带队走访徐家汇公园、虹梅公园等外区公园,学习交流相关经验;与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财政局等相关单位,综合各方意见后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由区科委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意见调整方案及概算,启动招标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科学使用。

三是提升改建。对公园主要道路、重点目标、重点场所和重点区域进行技防系统、灯光系统的提升改建,新增设106个技防探头,增设园内灯光,并在河面、假山等夜间危险区域增设夜光警示标志,建立SOS紧急呼叫系统,在全园主要人流密集区域设置18个紧急呼叫点,直接与技防监控系统相连接,更好、更快地为游客提供咨询和求助服务。

四是联动管理。我局联合区公安、城管、街道等单位,建立健全中山公园全天候开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条块结合,合力推进,并依托街道、社区搭建平台,齐抓共管,形成联动机制,研究公园管理中需要协调解决和完善改进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公园的综合管理水平。

同时,引入专业化管理队伍,确定上海市保安服务总公司长宁区公司作为中山公园全时开放夜间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职责,完善考核标准,实现无缝连接。


三、未来努力方向

自公园24小时全天候开放以来,运作状态总体平稳,但问题也不少,出现了流浪汉、流浪狗、不良女子、噪音扰民、乱设摊、垂钓抓虾等现象。

我们经过认真分析研判,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公园管理问题,而是社会管理问题,要依靠社区的管理力量和利用社区资源来解决。因此,在运作管理上,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主动融入社区管理,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提升公园管理和服务。进行长远目标规划,进一步把中山公园打造成“智慧公园” “历史名园” “幸福乐园”。我们一方面抓住目前园内技防系统提升的契机,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园管理中的运用,打造“智慧公园”,如结合反恐要求,提升技防设施水平,将重点区域探头升级为高清探头,将部分明探头调整为隐蔽探头,同时按照季节及不同事件发生概率调整监控重点区域范围,提高发现率;充分利用好中山公园这个百年老园的资源和优势,同时,加强园林专业管理,延续公园百年历史,打造“历史名园”;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参与感出发,提升公园管理服务,打造百姓的“幸福乐园”。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专注群众切实需求。针对公园的围墙打开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本着方便群众进出的原则,积极稳妥实施具体步骤。充分发挥历史名园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将其作为城市更新发展的优势资本进行适当经营,重在积极保护名园,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融入社区管理。建立联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发挥街道属地优势,将公园管理中的问题放在社区治理的层面来思考,搭建好社区平台,利用好社区资源,结合区域化党建工作,调动各方力量协同解决。同时,我局将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支持辖区街道工作,共同将中山公园管理好。

(作者:上海市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本文供图/贾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