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垃圾分类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17年08月07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郝利琼


内四张ppt取出放在文中_页面_3.jpg


环保社会组织的概况

在上海,大约有150多家环保组织。其中,和垃圾主题相关的有12—15家。在全国,有上百家关注垃圾主题的环保组织。

在中国城市化经过30多年发展后,垃圾问题成为城市乡村的顽疾。2008年以后,国内一些城市出现了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以及关注垃圾填埋场污染的人群。有一些组织,因为创始人自身曾是垃圾问题的受影响者,曾经抱怨、消极等待,发现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转而成立志愿者小组,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推动垃圾减量和分类,期望通过减少产生垃圾和分类垃圾,解决垃圾问题。还有一种类型的组织,则是因为他们的初始成员,本身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较有公民意识,愿意从事社会服务,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缓解社会问题。爱芬就是这样的组织。


洛善社区黄蓓供图 (2).jpg

洛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声有色


环保社会组织一般有两大 “特点”或曰“优势”:一个是“组织社区”,就是能够迅速发挥联系、团结、教育、倡导公众参与环保,参与垃圾分类的作用,且比较容易被公众接受和认同;另一个是“专业指导”,长期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能够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方法,指导公众或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环保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

垃圾问题呈现几种状态:一是垃圾危机现象,也就是当垃圾围城时,政府是第一责任人,也是第一时间出现的主体,要非常快地去解决这些紧急的问题。二是常态化的垃圾管理,比如垃圾清运、垃圾处理。当下我们在推广的垃圾分类,谁是责任人?是政府吗?不一定。按照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惯例,我们居住在城市里的每个人、每个单位都应该是垃圾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是行动者;政府更多的责任则是政策和规则的制定者、硬件系统的建造者,是推动针对市民的垃圾分类教育,寻找或培育更多的社会组织从事垃圾分类工作。

目前在上海,市级政府制定目标和指标,然后分解到区级政府;区级政府会把任务分解到街道,街道再分解到社区。于是,问题出现了。

在市—区—街道—社区的条线上,信息传递会大量流失,而且从当前现状来看,街道层面专业力量、行政力量都无法胜任垃圾分类从宣传、教育、社会动员、收运和监督的复杂链条运作。

社区常见的对垃圾分类的反映是:事情太多,没精力或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感叹太难了,做不了,等等。

于是,在市、区级政府的目标指标和社区之间,出现了一个空当。


爱芬环保项目总监郝利琼在辅导垃圾分类。.jpg

爱芬环保项目总监郝利琼在辅导垃圾分类


在社会学界,有一个“中层组织”理论,在“上层”和“基层”之间,有一个中层组织作为上下桥梁。中层组织指的是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专家学者、媒体等力量。在垃圾分类的问题上,中层组织可以起到专业指导、社会动员、社区推动、宣传教育等作用,和政府部门、企业等一起创建一个“以垃圾分类减量为导向的多元治理社会模型”。像爱芬这样的组织,就是介于政府—社区之间的“中层组织”,是在垃圾分类过程中联结政府、社区、企业、各种社会力量的桥梁和中介。


我们摸索出“垃圾分类社区工作方法”

我们是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

爱芬从2011年开始在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首先是在“扬波大厦”开始的,到2016年年底,我们已经在229个小区开展分类工作。

针对所有小区面临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垃圾分类”的痛点,我们的工作是服务于社区管理者(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社区志愿者组织)。多年来,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垃圾分类社区工作方法 ”——三期十步法。我们把繁杂的垃圾分类社区推动工作拆解为10个标准流程,每个流程再对应出各种分解步骤、操作方法。比如关于小区硬件改造,我们有针对不同条件社区的硬件调整方案。宣传动员方面,我们就有30多个宣传动员的方法;关于培训,我们有10多个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培训教案……

复旦大学环境工程系的玛丽·哈德教授,对爱芬工作的社区开展了长期跟踪调研,在国际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在一项研究中,她的团队针对3个小区的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组分分析,这3个小区分别是:未开展分类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但没有NGO参与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并且有爱芬这样的NGO参与的小区。他们发现,有NGO参与的小区,其湿垃圾桶中的湿垃圾比率达到93%,而没有NGO参与的小区的比率是69%,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基本上是由“是否在社区中开展针对居民的社交互动”而带来的。


内四张ppt取出放在文中_页面_1.jpg


内四张ppt取出放在文中_页面_2.jpg


内四张ppt取出放在文中_页面_4.jpg


确实,爱芬的社区工作方法,积极地推动了居民在各种层面上实现“社交互动”,包括居委会与志愿者、居委会与居民、物业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各种互动,从而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垃圾分类减量是一项非常复杂、前所未有的工作,它需要在上海生活的每一个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典型的“多方参与的社会共治”大项目。我们愿意和政府、和一切关注垃圾问题的力量一起,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解决上海垃圾问题而不懈努力。

(作者:爱芬环保项目总监)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