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打造楼宇分类新环境——玫琳凯与绿色环保同行
发布时间: 2017年10月19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李佳隽


一、玫琳凯垃圾分类的缘起

2016年,玫琳凯中国以业主的身份正式启用了坐落于上海静安区的全新行政中心——玫琳凯大厦。

玫琳凯大中国区总裁麦予甫认为,做环保、公益事业保障了企业拥有的对社会和环境的更高价值,这样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才能够接受企业。他说:“企业在社会中汲取资源,把产品卖给消费者,只是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如果不回馈社会和环境,创造更多价值,迟早会被淘汰。”

基于这种观念,在对大厦的改造、施工过程中,玫琳凯都充分地考虑了环保因素。在正式入驻之后,玫琳凯更是希望通过在员工中推行绿色办公,让这幢大楼、让每一个玫琳凯人能为所在的社区带去绿色环保的积极影响,而垃圾分类正是绿色办公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适逢上海市政府推行办公楼宇“垃圾不分类、不收运”,在大中华区总裁麦予甫的带头之下,我们在公司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小组,积极与大厦所在的街道监管部门沟通,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玫琳凯的垃圾分类工作在2017年6年得以正式开展。


玫琳凯内部的垃投放点 (2).jpg

玫琳凯内部的垃圾投放点


玫琳凯推行绿色办公 (1).jpg

玫琳凯推行绿色办公


垃圾分类的设备配置齐全.jpg

垃圾分类的设备配置齐全


二、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商务楼宇推行垃圾分类的案例较少,因此,在玫琳凯大厦推行垃圾分类对我们来说也是全新的尝试。但从推行垃圾分类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深深地明白,仅仅有好的硬件设施是无法达成垃圾正确分类的目标,只有与员工的沟通、教育跟上了,“软”和“硬”结合好了,才能真正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一)硬件设施的优化与升级 

在硬件设施方面,我们严格遵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对大楼内部的垃圾投放点的标识进行了改造: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并采购使用与分类标识颜色相对应的垃圾袋来提醒员工进行垃圾分类。

在员工工位上、会议室内,则根据员工在办公场景下投放垃圾的习惯,摆放可回收物桶和干垃圾桶。

此外,我们在大楼的西侧空地上,依照规范新建了不锈钢的垃圾箱房,并按照预估的各类垃圾的产生量在垃圾箱房内合理设置与之相对应的垃圾桶数量。这样标准化的硬件设施是为了方便后端的垃圾分类清运。

(二)员工的沟通与教育

通过针对员工的沟通和教育,引起他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再配以符合员工使用习惯的硬件设施,他们就能非常容易地参与垃圾分类了。

在垃圾分类工作启动的初期,我们通过微信企业号、电邮多次推送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在大楼电梯里滚动播放垃圾分类的卡通视频,向员工电脑推送垃圾分类的屏保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向员工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然后以游戏的形式在每个部门举办了一次生动活泼的垃圾分类的培训,让每个员工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发动了内部的力量——员工志愿者,持续地在各个楼层进行执勤(每天执勤两次,分别在午饭后和下班前检查员工工位、会议室、茶水间的垃圾投放情况),及时纠正员工垃圾错分的行为。

当员工都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之后,我们通过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每月的垃圾分类的“流动红旗”评比的方式,持续性激励员工保持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三、收获与反思

从6月到9月,推行垃圾分类的3个月也是我们不断学习的3个月。不得不说,垃圾分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需要有耐心、决心和毅力去长期地耕耘;需要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及时的优化提升更是必不可少的。


美琳凯.jpg

玫琳凯办公区域


刚开始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工作小组认为员工工位上最多的垃圾种类应该是以纸张为主的可回收物,因此,员工的工位上只放置了蓝色的可回收物桶。但经过一周的试行与观察,工作小组发现,工位上产生最多的其实还是干垃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及时地在工位上增加了干垃圾桶。这一调整,工位上的垃圾分类情况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种不断优化改进的例子,在这3个月中不胜枚举……

垃圾分类的工作其实是一个行为塑造的工作,当我们对员工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之后,配上人性化的、符合使用习惯的工作方法,就会让垃圾分类做起来事半功倍。

这3个月,我们见证了太多员工从不会垃圾分类,抱怨说“扔垃圾都不能自理了”到“闭着眼睛”都能把垃圾分对,最后还变身“监督员”,时刻提醒自己周围的同事。不仅如此,有的员工还把在公司学到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带回家,带动自己家人一起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在玫琳凯,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如何能将垃圾分类做得更好,而实行垃圾分类仅仅只是玫琳凯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的一环。我们还会推动提升员工在出行通勤、节能减排、可持续消费等多方面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把这样的理念带回家,带进社区,带动更多的人一起绿色环保,为把上海建设成一个更绿色的“生态之城”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