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文化:公园里听牧歌嘹亮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16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赵家耀


3老人与外国听众合影.jpg


2017年,上海复兴公园,一个夏日的上午,我正全神贯注地抓拍一位正准备演出的老年萨克斯乐手,就在摁下快门的刹那,老年乐手突然微笑着朝我走来,紧握我的双手,周围投来不解的目光……

犹记得,那日是个小阳春,暖意十足,我坐在复兴公园的长椅上,翻看小说,正读到那句“我想学音乐的人最有福”时,忽闻一阵优美的乐音随风飘来,循声望去,只见不少游人正朝一位演奏萨克斯乐器的老者走近。很快大家都沉浸在那些红遍大江南北、众人耳熟能详的旋律之中。

这位老年爱乐者每周双休日的倾情演出,为这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开放式公园增添了一份魅力。他吹奏出的旋律韵味绵长,优美的曲调令中外乐迷陶醉。伴随着美妙的乐音,听众手舞足蹈、翩跹起舞……演出区欢愉的气氛几度达到高潮,掌声、欢呼声响彻晴空。一曲法兰西乐曲,更是让那些来自法兰西的游客、学子的乡愁涌上心头,此乃生命的释放与欢乐,歌醉了、舞醉了、人都醉了……

趁演奏间歇,我与老人聊天得知,先生78岁,之前在部队文工团演出了半个世纪,五十年如一日,曲不离口,能演奏《世界民歌200首》中大多数曲目。除演出之外,他抽挤时间还要带教学生。每周六上午只要不是遇上瓢泼大雨,先生都会风雨无阻,前来无偿为游人演奏。虽说先生已经耄耋之年,但欣赏他演奏的音乐爱好者、粉丝、发烧友却不在少数。一次演出结束,我问他:“您的演奏太受欢迎了,为何能如此动听?” “平时要常练,还要多演出,演奏艺术是要表演给听众的,不是自娱自乐,要不断积累现场吹奏的经验,不能只重技术而轻情感表现。”是的,这位老年爱乐者,在演奏中除了对乐曲的准确理解和表达之外,可谓是在进行二度创作。先生演奏时不迎合、不媚俗。既尊重原创,又符合听众的现场情绪需求,同中外观众们的互动,也是恰到好处。每每都有超常的发挥,他的绝佳表演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因此常有掌声四起欢声雷动,这里称得上是复兴公园里的“欢乐谷”。


吹萨克斯的老人


1.jpg

复兴公园


老人退休前的几十年经常去连队、到基层为战士们和老百姓演出,他通过和他们面对面,切身体会战士们和老百姓对哪些乐段、乐句更感兴趣,借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我特别欣赏他在全身心投入演奏时的情绪表达,他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无疑丰富了原曲作者的初衷与创意。老人说:“肢体只能随乐思和当时的情绪而动,不能为动而动,不能刻意,神情要专注、要真诚、不作秀。”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他感叹。“他一天不吹不练全身上下就不舒服。”旁边的老人情不自禁地补上一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接了一句,彼此会意,他莞尔一笑。

退休后做自己想做有兴趣的事,此乃人生一大幸事。先生是一位音乐家,也是音乐广场上的一名志愿者。弓弦度春秋、让音乐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是他美好的愿望。先生一展才艺,在为绿化美化上海、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市民艺术素养做力所能及之事。

每次演出结束,先生一行披着和煦的春风远去,可那沁人心田的萨克斯乐音,在时间、在爱乐者、在中外游人的心头、在公园上空回荡。是啊,乐音悠扬,蓝天下听牧歌嘹亮。望着他的背影,我脑海里又闪现此文开头不久汪曾祺先生在小说《艺术家》中写过的那句话:“我想学音乐的人最有福。”

是啊,音符承载着梦想,旋律奏响着希望,我喃喃自语。

愿音乐承载着筑梦中国的期望,回荡在上海乃至华夏大地的上空。

(作者:本刊特约撰稿)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