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大调研:真心实意问需问计 真抓实干破题答卷
发布时间: 2018年05月14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严求是


市绿化市容局大调研工作推进会现场(徐明阳摄).jpg

市绿化市容局大调研工作推进会现场(徐铭阳/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和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大调研工作会议精神,市绿化市容局认真总结经验,研究部署任务,为提升大调研实效,再动员,再发令,再出发。

2018年3月29日,市绿化市容局组织召开了大调研工作推进会,对大调研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与交流。市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党组副书记崔丽萍,党组成员朱心军以及各机关处室处长、直属单位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

 

推进有力

自1月大调研启动以来,全局上下强化组织推进,健全工作制度,积极问需问计,着力解决问题,使大调研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大调研直扑基层,深入调研,面对面了解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全局开展调研120次,局领导带队38次,调研对象涵盖各种类型134家。

大调研直面问题,积极破题。研究解决方案,力求做到立行立改。全局调研发现问题203个,已解决问题46个,收到工作建议89条。

大调研直扣全局,全面发动。局7个重点专题扎实推进,各处室各单位主动发力,营造了“人人调研、时时调研、处处调研”的氛围。大调研办公室建立了从调研发现问题、问题派单处理、全程督促解决的电子台账、销项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


IMG_7442.jpg

3月5日下午,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沈帅率队到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走访调研,探讨如何把生态优势和科研、科普优势引进校园等问题(盖永华/供图)


大调研直击焦点,狠抓信息。编发大调研工作简报12期66篇,积极上报信息。在“绿色上海”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开设“大调研”专栏,发布大调研微信10余篇。


希望和要求

邓建平局长对局大调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他就前一阶段调研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三个希望和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大调研活动。要认识到大调研是贯彻新时代要求的重大举措,是对标先进的重要载体,是破解难题的基本方法。

二是明确方向,更高追求,不断提升大调研质量。大调研不是简单完成走访任务,而是要真正问需问计于民,真正问需问计于企,抓好“广度、深度、精度、温度”,沉下去找问题、抓细节、促落实。

三是真抓实干,改进作风,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提好干劲、闯劲、狠劲、韧劲这四股劲,全力提高调研覆盖率、问题解决率,务求实效。

 

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全面推进“两个全覆盖”。重点拓展对市民群众的调研。不断增强调研针对性。逐步聚焦重点,梳理一批可操作性措施,提升市民感受度,切实提高问题解决率。按照两周一进度要求,抓好督查落实。继续坚持工作协同化。加强跨部门、跨地域、跨事权等“三跨”问题协调。


工作创新

市绿化市容局开发大调研信息系统,实施大调研全程管理。为提高大调研工作效率,实现大调研管理信息化,由市局研究室牵头,市绿化市容管理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局“OA”系统自主开发上线了“大调研管理系统”,系统包含“调研登记、调研汇总、问题派发、解决措施、解决清单、数据统计、类型管理”等模块,实现了大调研工作的可视化、精细化、闭环式管理。

该系统将调研登记、问题梳理、问题措施、督查督办、解决结果以及相应制度等环节形成串联的闭合回路,从调研初始全程跟踪直至问题解决,实现全过程管理,极大提升了大调研台账梳理效率,实现了大调研部门联动反馈智能化操作,有效提高问题决策处理的科学化水平,为后续的问题解决和形成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验交流

市局规划发展处:加强覆盖,将“生态廊道建设”作为大调研的切入点,通过调研解决问题,切实推进本市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抓住问题,精准施策。着力推动198减量复垦认定的双指标问题,取得了基本共识。二是主动沟通、取得支持。为了解决建设生态廊道建设中的土地问题,主动与规土管理部门沟通,实施农林复合。三是形成机制、确保实效。生态廊道建设的落实还需利用好各平台的力量,推进实施计划。

市局环卫管理处:围绕热点,多次前往老港固废基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金点子”,对提升行业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审视行业现状。截至3月底,环卫管理处组织开展调研21次,梳理出各类问题清单30余项。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深入一线作业企业和居民小区,积极问计问需,将市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处室努力的目标。三是坚持效果导向,落实难题顽症整改。及时回应服务对象,推动即知即改,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大调研的全过程。

市局团委:直扣全局,全面发动。截至目前,局团委提交3期简报、96篇微调研报告。营造全行业“人人调研、时时调研、处处调研”的气氛。一是搭建平台,开设网上“议事厅”。 依托局团委“SH绿色青年”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见闻调研”栏目,积极鼓励青年随时随地调研。二是把握节奏,收集建言“好声音”。 将1月至5月作为见闻调研的主体阶段,定期对行业青年上报的调研报告汇总。三是找准选题,提升调研“含金量”。在调研主体上围绕“有选题,定期报”和“无选题,随手报”从不同角度调研。下一步将与青年写作能手、绿容青年智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结合,进一步实现多方共赢,人人调研的良好氛围。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深入基层一线,积极推进有关工作方案的实施,截至目前,开展了8次调研,联合调研1次,调研对象涉及单位10多家,被调研人员50余人,梳理问题清单17条,其中即知即改和完成整改11条。一是明确目标,确保大调研工作有的放矢。明确了“三个进一步”的大调研指导思想和四个重点调研方向。二是建章立制,确保调研工作规范有序。积极部署,建立机制。召开大调研工作动员大会,并成立了大调研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组织,规范台账。注重实效,抓好落实。三是多措并举,确保调研工作有效落实。坚持深入第一线,主动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坚持原则,不回避问题。即知即改,抓紧解决问题。

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创新调研方式,发动所有科室,结合城市保洁服务精细化,做到全员参与大调研。一是锁定目标再提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制定相关方案,印发相关实施意见,向行业管理部门、作业公司和广大市民发出了动员令。二是拓宽渠道搞调研,提出“两个层面、三种对象、四种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调研工作。下一阶段将补齐中小道路保洁管理短板,提升道路保洁作业装备,管控源头形成社会共识。以“美丽街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道路保洁精细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奋斗!


精选案例

市绿化市容局党组副书记崔丽萍和园林绿化企业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园林资质取消后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优化服务改革,鼓励中小企业良性竞争,继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取消后,本市出台了系列相关改革配套政策。

市局邀请部分上海园林绿化企业相关负责人,就企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企业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材料重复交。由于办理业务各流程衔接问题,造成办理登记、报建、验收、备案等业务流程时需向同一部门的不同办理窗口重复提交相同资料,常常发生“抱着一大箱资料来办事”的现象。二是信息重复填。由于政府不同职能部门的网上办理平台未实现企业录入信息共享,造成在相关平台已入库的人员信息无法在其他平台直接提取使用,需再次提交信息入库,企业无法享受信息化时代应有的便捷。三是投标门槛低。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取消后,相应的园林绿化企业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信用管理制度还未健全,造成项目投标门槛低,恶意竞标风险小、收益大,使得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受到影响,部分项目招标不到最合适的专业企业来设计施工,可能对上海绿化项目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局政策法规处积极应对资质取消后的管理现状,对工程业绩认定、专利技术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等几方面问题制定了政策口径,并通过“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会员大会暨2018园林绿化行业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予以了说明,及时与企业取得了共识。就材料重复交和信息重复填问题,目前,市工程站正积极实施调整,创建新平台供企业自主上传信息入库,同步实现多部门网上办公平台信息联动。据了解,自2018年1月起,企业人员通过社保匹配,便可使用身份证识别的方式将信息从其他办理平台导入市工程站平台,实现信息多网关联,审核工作便捷化。这些举措,将为改善营商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对上海公厕的承载服务水平进行了摸底调研。目前,上海共有2600余座环卫公厕以及规模庞大的社会公厕,合计开放量已达8700余座,能基本满足市民和广大游客的如厕需求,中心城区公厕服务半径250米~300米。在中心城区步行3-5分钟就能轻松解决如厕问题。上海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上海购物品牌打响后,上海公厕将会面临更多的公厕服务需求、更高的厕所环境要求和更人性化的公厕设置诉求。为逐步解决以上问题,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公厕人性化配置。根据公厕所在区域性质,优化男女厕位比,倡导设置通用厕间,解决男女厕位比与如厕需求不对称现象。加强无障碍设施和儿童厕位建设,5A级旅游景区要全面设立第三卫生间。加快推广免费提供厕纸范围,倡导秋冬季节热水供应。严格遵守《上海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规定,公厕内张贴禁烟标识,实行全面禁烟管理。二是提升公厕内外环境质量。在各类公厕新建、改建中,注重优化公厕内部格局、加强公厕维护保洁力度,并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运用立体绿化、外墙彩绘等多种方式,打造现代化的公厕外观。同时注重公厕内部格局的优化和环境的美化。倡导公厕环境注重内里,内外兼修。三是加大公厕服务承载能力。一方面扩展单位公厕开放范围。公交场站、口岸、地铁、火车站、机场、公园、公共绿地、旅游景点、商业设施、文体旅游设施、医院、广场、金融电信营业网点、加油站、机关单位对外开放区域等公共场所配套的社会公厕,应在其所属公共场所的服务时间内向社会公众开放。另一方面充分调配现有资源,设立明显和足量的标示、引导牌,建立公共厕所大数据平台,掌握全市公厕地理信息、开放时间、蹲位数量等基础信息,通过APP和云平台等方式,方便市民快速查找。


(作者单位: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