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弘扬生态文化 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来自“2018上海东滩论坛”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20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王永文


2018年9月20日,浦东世纪公园会展厅举行“生态文化与生态岛建设专题研讨会”.jpg

2018年9月20日,东滩论坛举行(林敬/摄)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是上海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战略部署,助力生态岛建设,2018年9月20日,由市生态文化协会、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市绿化市容局、崇明区政协共同主办的“2018上海东滩论坛”在世纪公园举行。

“东滩论坛”是市生态文化协会打造的旨在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载体。本次论坛主题为“生态文化与崇明生态岛建设”。 论坛由市政协常委、东方卫视主持人骆新主持,市政协十二届委员、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主任陆月星,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原崇明县委书记、现久事集团董事长龚德庆,市政协十二届常委、市旅游局原局长道书明,市政协常委、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等7位专家作为论坛嘉宾,展开圆桌讨论。台上台下进行了互动。嘉宾们聚焦“建设生态岛是上海建设卓越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岛也是建设‘金山银山’”“建设生态岛的关键在于培育人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专题,纷纷建言献策。

市政协副主席赵雯出席论坛,提出要大力普及生态文化,为崇明“生态立岛”培元铸魂,切实做好‘生态+’和‘+生态’两篇大文章,打造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为生态文明树立标杆。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在回应中完全认同生态文化对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要融合产业,创造新时期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让崇明老百姓感受到生态红利。市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李良园的致辞阐述了生态文化是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也出席了会议。

通过论坛,我们总结出主要成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对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应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生态立岛;优化“输血”机制,更加突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造血”功能;更加注重铸就生态文化之魂,培育绿色发展生态情怀,让每一位崇明人对生态岛建设充满自信心、自豪感和幸福感,夯实生态岛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标杆。


一、生态岛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内容

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是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标志是“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品牌、上海文化”,路径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从国际上看,全球城市都有友好的环境支撑和浓郁的文化特质。比如日本东京的城市森林覆盖率37.8%,垃圾分类细化到百余种;英国伦敦城市森林覆盖率3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0.4平方米,几乎达到街头即花园的程度;美国纽约寸土寸金,但中央公园有口皆碑。这些国际化大都市在发展目标方面,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理念。比如纽约,提出要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弹性的城市;伦敦提出建设具有多样化和归属感的城市、拥有愉悦体验和独特场所感的城市、做改善环境方面的国际领导者;东京定位世界第一城市,明确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从上海定位看,硬件基础设施方面接近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国际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对标全球城市,最缺乏的就是生态环境和文化繁荣。因此,从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看,有必要进一步凸显崇明生态岛在上海生态文明建设这盘大棋中“胜负手”的关键作用。


研讨会现场.jpg

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林敬/摄)


(一)突出生态战略区位,加大对口支持力度

崇明生态岛占上海市域1/6的土地,1/4的森林,1/3的湿地。以不足全市20%的国土空间,支撑了全市30%的自然资源。每年还有大量的河沙淤积成新的土地,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储备地。青草沙水库是上海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关系着全市人民的用水安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绿洲,成为都市居民“透气”的后花园。崇明生态岛的发展不是“孤岛发展”,对整个上海“绿肺、绿肾、绿脾”建设,占有举足轻重的生态战略区位,应举全市之力为生态岛建设不断“输血”,提高“输血”精准度,持续完善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二)重视生态龙头地位,健全长效管理体制

崇明作为生态文明的重点发展区域,致力于把生态建设融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因此,在以生态为龙头的要求下,崇明的发展,有别于其他的区。为确保生态岛建设的可持续性,建议在满足领导班子配备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配备熟悉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干部进入崇明领导班子,并保持一定稳定性,尽可能确保干满一届或更长时期。有条件的话适当提升人事安排层级规格,确保生态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


田园风光+崇明种种片林+龚胜平+崇明摄协+202150+13816313456.jpg

崇明的绿色田园风光(龚胜平/摄)


(三)注重生态集成效益,优化属地调控机制

生态建设是系统工程,是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崇明有1/3的土地由光明集团管理,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在管理目标、手段、措施上还存在不尽相同之处。同时,全市对崇明区的政策支持分散在农业、林业、规土、环保、发展改革、科技、文化、旅游等不同领域,资金补贴管理要求也分散在各个口子上。原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主任、生态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云安建议,在贯彻执行崇明生态岛总体规划的时候,加强崇明区的属地调控权,以利于土地、资金等政策措施,能在一定区域一段时间发挥综合优势,集中解决一些重大发展问题。


二、生态岛建设需要形成“造血”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崇明生态岛建设需走出一条大都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案例,除了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促进水、林、土、气等环境综合整治,以更高标准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更重要的是充分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生态经济、提升生态效益,更好地将生态红利反哺生态岛百姓,创建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取代传统的文明。

(一)不是排斥产业,而要融合产业

陆月星嘉宾对比了浙江“两山”指标体系,提出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生态环境、特色经济、民生发展和保障体系同步走”。汪亮嘉宾认为“生态岛的建设不是封闭的,不是排斥一切产业的介入”。崇明既要青山绿水,更要依托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相关产业,围绕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做足“生态+”和“+生态”。在坚持绿水青山的同时,以生态为主线,串起一二三产,走出一条以生态为基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发展方式转变。比如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花卉产业、中草药产业,也可以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二)不求面面俱到,重在突出特色

嘉宾分析了浙江安吉的例子。比如浙江安吉人均GDP7万多元,崇明是4万多元,相差38.5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崇明只有3万3千多元,而安吉城镇是4万8千多元。因为安吉生态保护很好,竹子的产业以及衍生的办公家具产业、食品、纺织品等,在国际市场都占有一定份额。安吉每月的居住人数将近100万人次,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去安吉的频率相当高,人均一年3.5次。道书明嘉宾认为“崇明发展生态产业,同样要结合崇明的特色”。比如,保留鱼米之乡特色,以鱼、大闸蟹、大米鱼等发展生态产业,提升附加值。比如,借助2021年举办花博会,制定长远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并为“花博后”形成永久产业制定规划,打造全国花卉新高地。蔡友铭嘉宾还认为,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和中华鲟保护基地,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净土”,崇明岛也是全球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具备发展候鸟观察等高端的生态旅游产业基础。

(三)不唯初级产品,强化精神消费

精神消费源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拉长产业链,实施梯度开发。比如,“海上花岛”把崇明建成绿的世界、鸟的天堂、花的海洋,加上自然资源禀赋,全市人民一定会向往这里的乡间美景。嘉宾们提到,在云南玫瑰花做的花饼产值已经超过一产,到云南旅游的消费者人均干花消费达到200块,“种花不如买花,卖花不如看花,看花不如吃花”。蔡友铭嘉宾认为,崇明花博会后,应该传承500年以来的花卉种植优势,充分运用沙洲岛优势,抓好技术输出,发展花卉种源,大幅度开发花卉产业增值服务。部分论坛参加者提出,体育、文创等产业,也应该在传统魅力、文化记忆的江南水乡,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三、生态文化是世界级生态岛的立岛之魂

生态文化是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态文化对建设生态岛具有强化理念、落实行动、形成长效的基础作用和催化作用。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益于引导人民坚定爱绿护绿、低碳环保、垃圾分类、循环发展的各项行动。更重要的是,让崇明人民为生态岛建设而自豪骄傲、无怨无悔。

(一)做好“人”的文章,注重培育生态情怀

崇明岛不是“荒岛”,世界级生态岛除了绿色的环境、绿色的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也非常重要。胡卫嘉宾提出,“崇明要发展好的教育,教育要创新,教育办好了,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生态岛建设做出贡献。”教育人们要理解“天人合一”、“协和万方”的理念,返璞归真,做“生态的人”。要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融入生态岛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要倡导交通是绿色的、能源是清洁的、建材是环保的、垃圾是回收利用的、人是文明的。要把生态岛的建设与生态岛人的发展有机结合,大力提高当地人文化水平,让外出务工人员主动留下来,爱崇明、认可崇明,在崇明创业干事,实现人的发展,体现他们的价值,使生态、生产、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实现生态岛的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乡”的文章,注重培育家园情怀

要保留崇明原生态的乡土文化。赵丽宏嘉宾认为,崇明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孕育着特色的原生态乡土文化,留存着上海城市最珍贵的乡愁。崇明话是上海受外来语影响最少的方言,崇明乡音演变成生态岛建设的一张名片。崇明特有的灶画,也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此外,这里还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俗,需要尽快抢救并保留下来。这是崇明的名片,也是未来生态岛特有的文化遗产。

(三)做好“心”的文章,注重培育自豪情怀

崇明生态岛的建设不仅要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要诗意的起居,还要追求美好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生态岛建设要将“岛与人”辩证统一起来,不能离开崇明百姓简单地谈生态岛建设,最关键是要获得崇明老百姓的“心”。龚德庆嘉宾呼吁,要加大对崇明的生态补偿力度,推动优先发展策略在崇明落地,提高崇明的农民补贴。让崇明人民在生态发展中真正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自觉地承担起先行者和排头兵的角色。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需要“留白”“留水”“留绿”还要“留下生态产业”;需要硬条件的发展,也需要软实力的营造。大力弘扬和培育生态文化,必将对生态岛建设起到长期的、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