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百尺竿头 再创新征程——本刊100期与老领导共话《上海绿化市容》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20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本刊编辑部


原上海市市容环境-g.jpg

2018年9月25日,原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党委书记、编委会主任张金康同志,原编委会委员、主编张莉萍同志和原编委会委员、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王洺同志共同回忆办刊往事,感慨万千


《上海绿化市容》的前身是创刊于2001年5月的《上海市容环卫》,2005年更名为《上海市容》,2014年更名为《上海绿化市容》。2018年11月,这本刊物迎来了她的第100期。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她就以行业核心刊物的定位,紧随行业发展的每一段历程,忠诚地记录并见证了绿化市容行业前进的每一个脚印。

秋,是收获的季节。2018年9月25日,编辑部请来了原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党委书记、编委会主任张金康同志,原编委会委员、主编张莉萍同志和原编委会委员、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王洺同志重聚,大家抚今追昔、共忆十几载办刊历程。


初衷

时间追溯到2001年,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刚刚组建。时任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党委书记的张金康是创刊元老,如今年过六旬却精神矍铄,他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谈起了当年创刊的初衷:“当时,在听取了市领导意见后,《上海市容环卫》季刊应运而生。刊物的诞生,一是顺应了市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当时,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和市环卫局合并,组建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这本刊物,是原《上海环卫》《政治思想工作研究》和《科技情报信息》三刊整合以及创新拓展的产物。当时城市管理高起点、大手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三全’的管理要求,即:大市容、大环境、大卫生,全社会、全行业、全过程管理,刊物凸显的是大市容、大环卫的理念,反映的是政府管理和行业发展的意图。二是顺应了行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两局的合并带来了理念上的新突破,行业管理向着综合管理转变,刊物把视角放在前瞻性规划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弘扬并提升了优秀文化,树立和改善了行业形象。” 



5.jpg

《上海绿化市容》伴随行业改革发展三次易名


说到此处,在座的老领导们频频点头,纷纷感叹:我们的管理需要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办刊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充分体现政府职能和行业的发展,刊物作为宣传平台意义重大。大家统一目标,统一步调,把杂志的触角辐射到全行业和区县街道,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使干部职工了解行业工作的基本思路,顺势而为。

“这第三,就是因为自身队伍建设的需要。合并初期,中层干部和一线职工的业务素养堪忧,亟待提升。刊物无疑是行业管理者们一个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凝心聚力,加强行业思想道德建设,以我心灵美,创造市容美,铸造行业文化精神是当务之急。” 张金康同志回忆道:“当时,市委领导对上海干部提出‘三个性’的要求,即: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在‘三性’有机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刊物明确了办刊思路和定位,并结合实际,执行的是‘前瞻性,理论性、学术性、可读性、观赏性’的宗旨。刊物既保持了‘三刊合一’的整合优势,又在内容上力求做到高层次、高立意、高质量,在当时组织和传播了许多有观点、有新意、有深度、有价值的好文章。”话语间,我们深深感受到张金康同志对这个行业充满感情,对这本刊物的厚爱有加。


足迹

在2001年《上海绿化市容》的创刊词中,张金康同志曾这样写道:“这本刊物是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新世纪城市管理领导者、工作者的好参谋。希望她能成为全国同行和全行业人士的良师益友。”


6.jpg

《上海绿化市容》锁忆


18年来,《上海绿化市容》三易其名,但始终不忘初心,努力保持风格特色,体现权威引领。伴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刊物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找准定位,勇于担当,严格把关,营造了行业发展的和谐氛围,也提升了杂志知名度和美誉度。

张金康同志坦言:“看了编辑部给我的刊物合集,深感创刊不易,要想持之以恒地办好办实,更不易。这本刊物历经了行业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环卫和市政委合并,是一次大转折,意味着要在综合管理上寻求突破。第二阶段,2005年,建立了城管执法局,标志着行业管理上升到依法治理阶段。第三阶段,市容环卫和绿化、林业合并,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体现的是‘大环保,大市容,大改观’。”

张金康同志动情地说:“多年来,我们行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几任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给政策、给思路,给信任。APEC会议成功举办后,韩正同志亲自到市局慰问环卫职工,给我们鼓劲。徐匡迪同志离开上海时也专门为本行业题词:‘以我美好心灵,改善城市面貌’。这是莫大的鼓舞,也让我们倍感责任的重大。” 

多少年来,广大市容环卫行业的职工一直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精神风貌践行着以我心灵美,创造市容美的深刻内涵。说起“以我心灵美,创造市容美”,张莉萍同志自豪地说:“那是2001年创刊时期,经过多方征集树立的行业精神。行业精神是行业之魂。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影响力。‘以我心灵美,创造市容美’是对市容环卫行业精神的高度提炼,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境界,也是对市容环卫行业的肯定。实践证明,刊物对我们行业精神和行业文化的推动是功不可没的,也为之后的行业LOGO设计、行业歌曲演唱和行业主色调出炉创造了条件。”办刊期间,最令张莉萍同志难忘的有两件大事儿,也是当年的重点和亮点工作。一个是为迎接APEC会议,刊物承载了很多有分量的文章,新华社都给予了转载。第二个是世博会的举办,辐射全国,出彩的地方很多,刊物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期望

在谈到如今杂志的面貌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时,老领导们给予了充分肯定,寄予了殷殷厚望。

张金康同志虽有眼疾,但仍然十分关注《上海绿化市容》。他深有体会地说:“办好刊物一是坚持,二是创新。我们看到,当年的主张,办刊的宗旨,设计的栏目,访谈的对象,以及排版装帧,发行对象,读者反馈,基调风格至今还在延续,这就是坚持。至于创新,应当看到,如今已经进入多姿多彩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纸质传媒要想在竞争中焕发无限生机需要扬长避短、需要改革创新、需要有所作为。”

张莉萍感慨地说:“‘不需扬鞭自奋蹄’是刊物编辑部的老传统。王洺老师从创刊号开始就奋战在编辑一线,精编细作,努力探索开拓,付出了很多心血。” 王洺同志回想办刊岁月也是激动万分。他说:“这本刊物在当时是市容环卫行业的一个大动作,是一种创新、一次拓展,达到了层次高、立意高、质量高的办刊要求。‘甘愿为他人做嫁衣’是我的座右铭,我体会最深的是稿件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策划好稿、组织好稿、写出好稿,是刊物立足和发展的前提。” 

老领导们希望:刊物应该成为展示上海新一轮绿化市容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窗口,成为各级领导指导行业发展、做出科学决策的好参谋。同时,刊物也要与全国各地同行在管理、决策、思想政治工作诸方面有更广泛的交流。


传承

18年征途漫漫,100期薪火相传。在座的老领导一再表示:作为行业的核心刊物,《上海绿化市容》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体现了行业水平、彰显了行业特色、弘扬了行业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编辑部的光荣,同时也离不开历届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业内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和广大作者的积极参与。

老领导们最后说:这份刊物有思路、有观点、有创新,有飞跃,办得是成功的,是有生命力的!100期,是转折期,是关键期,要坚持办下去,抓住宗旨,办出特色,深度挖掘,积极创新,必定会有新发展、能上新台阶。

时光可追忆,未来更可期。参加座谈的本届编辑部成员被老领导的话语深深鼓舞:“‘无需扬鞭自奋蹄’,是老一辈办刊人对本届编辑部的鞭策和期许。作为刊物的编辑人员,我们将继续围绕市局中心工作,紧扣行业改革发展主线,注重创新型管理理念、思路、政策、方法的探索和推广,在城市新一轮市容环境、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建设中,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执政、科学决策’服务。”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谱写“绿色上海、生态中国”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