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文化:上海公园“园艺大讲堂”之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20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张廷华


公园是市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和社交场所,在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5年9月在本市6座公园首推 “园艺大讲堂”试点活动,免费为市民群众提供学习园艺知识的机会,受到广泛好评。2016年起正式在全市公园启动,并将其作为绿化行业创建文明行业和便民利民的一项新举措。经过三年的发展,园艺大讲堂正逐步走向成熟,并成长为“上海市民绿化节”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


年年月月不间断  文化传播新阵地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市已举办860余场园艺公益讲座和互动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3万5千余人。同时,在“上海花讯”微信公众号推出空中课堂,力求服务更多的园艺爱好者和市民游客。三年来,上海公园“园艺大讲堂”以本市公园为阵地,建设遍布全市16个区的50余个公园教学点,并将课程送到社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等,普遍受到好评。


上海古猗园开设的多肉植物DIY课程


上海辰山植物园举办的鸢尾导赏课程


 

上海植物园的暗访夜精灵活动


艺术插花讲座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公园“园艺大讲堂”平均每年授课量达300场,做到了月月有课堂,年年有特色,四时有亮点,实现了社会反响好的目标。

1.月月有课堂

全市公园“园艺大讲堂”教学点每月举办一次讲堂活动,教学点分布在全市16个区,选址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公园,尽量为市民参与提供便利。课程内容涉及家庭养花、多肉栽培、艺术插花、花园管理、盆景赏析、绿化科普等方面。

课程也根据季节特点适时推出,如1月有梅花赏鉴、兰花的欣赏和栽培、多肉植物的冬季养护管理;3月有家庭月季花的栽培和管理;5月有鸢尾的欣赏等;7月有荷花欣赏和养生课堂、菊花育苗和种植;9月有桂花赏鉴;12月有水仙雕刻和水养栽培等。

2.年年有特色

2016年在统筹全市公园教学点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园艺大讲堂”特色教室建设,分别在虹口区的和平公园和鲁迅公园、徐汇区的康健园设艺术插花特色教室,在滨江森林公园设花园管理特色教室以及在宝山区的炮台湾湿地公园设少年科普基地特色教室。各特色教室主要围绕插花、花艺、花园管理和绿化科普等推出系列课程,以满足高阶园艺爱好者和少年儿童的需求。

2016年4月,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推出铁线莲主题月活动,在人民公园、长风公园、长宁绿管中心、植物园、滨江森林公园、梦花源等开展专题讲座6场,共计350余人参与,并入驻上房园艺“梦花源”上海家庭园艺展。

2018年首次尝试推出夜观体验活动,与上海植物园品牌活动“暗访夜精灵”合作,为全市市民送福利,共计有60余组家庭免费参加了夜观体验活动,这也为2019年“园艺大讲堂”科普教育和自然观察课堂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3.课课有新意

在2016“园艺大讲堂”送课进市政府办公厅的基础上,2017年组织开设“特别课堂”,采用“送课上门”的方式,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活动,效果显著,获得一致好评。全年共组织8场活动,分别走进申通集团、燃气处、邮政公司、虹桥机场集团、运管处、交通委、供水处等单位,课程内容根据相关单位提出的需求予以单独“定制”。

各区公园管理部门也积极响应,闵行区率先走出公园,送课到医院、学校、社区等,共青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杨浦区、黄浦区、松江区等教学点也纷纷送课堂到部队军营、学校、医院和其他企事业单位。

“园艺大讲堂”走出公园,走进社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墙内开花墙外香”,使这项公益活动能惠及更多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行业的市民群众。

4.堂堂都精彩

根据课程评价表的汇总情况,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普遍较高,评价非常好和好的比例在95%以上。

很多热门课程更出现一席难求的情况,如“花园管理”特色课程的学员招募公告在“上海花讯”微信平台发布后,听课名额在一小时内就被抢光。古猗园“兔子灯DIY”和辰山植物园“家庭月季花的栽培与管理”微信招募名额也频频出现秒杀的节奏。

更有热心参加“园艺大讲堂”的学员通过微信留言等方式将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对教师的评价给予反馈,这些宝贵的信息对改进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堂教授的形式很有帮助。


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生态精品课程

三年来,“园艺大讲堂”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有成长、进步的惊喜,也有短板和不足,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改进工作思路和机制,不断调整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形式的设计,不断充实教师队伍,逐步加强教学点建设。

1.课程设计好

园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专业,涉及的内容多,可开设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初期的“园艺大讲堂”旨在传授园艺知识、传播环保理念。开设的课程比较浅显易懂,能初步满足入门级园艺爱好者的需求。中心考虑到高阶爱好者的知识层次和听课需求,逐步推出系列课程,设立主题,由浅入深地进行系列介绍,如插花特色教室、花园管理课程、家庭养花系列课程、十大名花系列课程、菊花栽培系列课程等。

为了增加园艺课程的亲民性,增强“园艺大讲堂”的吸引力,中心推出与市民群众生活相关的课程,逐渐扩大园艺的内涵,如荷花养生课堂、芳香植物之旅等。同时巧妙借助节日,与节庆活动结合,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普及传统文化。如结合春节和元宵节活动推出的花样剪纸、纸艺年宵花、画彩灯课程,端午时节话菖蒲、端午传统香囊亲子DIY活动等。

园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园艺大讲堂”的课堂上,逐步由“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为更为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2017年起各教学点在安排课程时,有意识地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设置了可以让市民亲自参与的环节,如水仙雕刻、盆景制作、家庭养花修剪等课程均引入实践操作环节。

园艺又是一门艺术性很高的专业。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园艺大讲堂”的课程也适时推出植物采风、花卉摄影、植物绘画等,引入视频短片、音乐欣赏、闻香体验等多种形式,在课程学习中拓展视野,在作品创作中陶冶情操。


slide0043_image133.jpg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举办的摄影活动


2.教师储备足

“园艺大讲堂”是行业交流的平台。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发动行业力量,联合市插花花艺协会、盆景赏石协会、市绿化指导站、各直属公园和各区公园管理部门等“园艺大讲堂”协办单位共同推荐教师,初步建立行业教师资源库,并为各教学点推荐教师,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吸引园林绿化企业、绿色公益组织加入,充实教师库,与虹越园艺家、花园管家、多肉农场、上房园艺等企业合作,挖掘行业人才。

“园艺大讲堂”也是自我展示的舞台。在建立行业专业教师资源库的同时,通过微博、微信、市民绿化节评比等多种方式发掘园艺民间达人,如玛格丽特、蜗牛妈妈、周士明等园艺爱好者。园艺爱好者通过自我学习和多年摸索实践,形成了一套不同于教科书理论的、生动的、自我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学员有更强的亲和力,也为他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园艺大讲堂”更是生态教育的阵地。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阵地作用,逐步尝试采取教学相长的模式。各公园可根据报名信息,挑选既对园艺有热情,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市民,让他们与老师通过主讲与助讲的方式进行授课,或者将其参与相关课程制作或栽培的作品在同类课程中进行展示,这是对学员的鼓励,也是园艺大讲堂最直接的教学成果的体现。如共青森林公园的水仙雕刻系列课程中就有课程作品展示和评比的内容,汇龙潭公园菊花系列课程也邀请学员参展嘉定菊展。

3.教学点建设优

理论授课的良好效果,离不开教学点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应用。目前,各公园教学点都能提供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生动的形式将理论内容呈现给学员。也有教学点尚不具备授课条件,公园通过专项改造,建设“园艺大讲堂”的课堂,如人民公园。还有公园充分利用闲置建筑,改造成市民游客园艺文化活动中心。总之,各区公园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为“园艺大讲堂”的前进架桥铺路,确保了该项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

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作为“园艺大讲堂”的主办单位,通过制作张贴宣传海报、摆放易拉宝、教学点挂牌等方式,帮助公园提升教学点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以更好地打造氛围浓厚的课堂和活动气氛。

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教学点,设置固定教学点,便于活动的连续开展;流动教学点,则便于学员就近听课,各有所长。


亲民讲堂树品牌  砥砺前行更精彩

1.树立品牌意识

自试点工作启动之初,中心极为重视品牌意识的树立和品牌形象的打造,统一设计制作授课PPT模板、“园艺大讲堂”Logo和宣传海报。在区重点公园张贴海报,扩大公众的知晓度。学员招募采用多种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主要通过“上海花讯”“绿色上海”和“绿博士”以及公园教学点的微信公众号等招募,线下主要采用现场招募和社区联动的形式,尽可能扩大招募渠道,使更多的市民受益。为扩大活动覆盖面,特制作“园艺大讲堂”环保袋和记事本等主题宣传品,在公园教学点挂牌,全面提升行业、市民群众和社会对“园艺大讲堂”的形象认知度。

品牌的建设具有长期性,“园艺大讲堂”品牌的建设需要过硬的授课质量、完善的互动沟通、良好的行业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和优秀的管理机制,每一项都需要我们继续长期地精心耕耘和培育。

2.转型升级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保护已经上升到国策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生态教育先行,这为“园艺大讲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园艺大讲堂”是行业交流的平台、自我展示的舞台和生态保护的阵地,更是现代城市中难能可贵的自然教育基地。逐步尝试开展自然教育类课程,如找寻“西郊公园毛角蚁甲”、夜探社区小花园等课程融入现场教学的方式,通过实地观察和辨认,拓展市民的视野,引导市民走进自然、关心自然、亲近自然、保护环境,提高市民群众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市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

3.拓展内涵外延

中心加强平台联动,与上海国际花展、上海荷花睡莲展、上海秋季花展、市民绿化节等大型花展、主题活动密切结合,放大宣传效应,吸引更多有志于社会公益、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加入,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园艺大讲堂”的内涵。

“送课上门”与走出教室结合,不仅送课进社区、进商圈、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让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进来,还要走出教室,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为未能经过报名“凭票入场”的学员提供“围观”学习的机会,使“园艺大讲堂”的外延得以延伸。


“园艺大讲堂”自举办以来,凭借起点高、内容实、切入准的特点,赢得了广大市民群众的青睐,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但依然有许多值得完善和改进之处。相信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的力推下,在全市各大公园的努力配合中,必将更上层楼。

(作者单位: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