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努力创新,不断开创国土绿化新局面——在全市国土绿化暨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大会上的报告(节选)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20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邓建平

 

2019 年 3 月 22 日,邓建平局长在全市国土绿化暨生态廊道建设大会上作工作报告.jpg

2019年3月22日,全市召开国土绿化暨生态廊道建设大会,图为邓建平局长作工作报告(林敬/摄)

 

一、2018年绿色空间不断拓展,社会绿化得到持续发展

 

2018年,全市围绕生态廊道、崇明生态岛、环境综合整治区域,落实新造林土地7.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6.8%;新增绿地1307公顷,新建绿道223.9公里,新增立体绿化40.4万平方米,建成浦东森兰楔形绿地等一批公园绿地项目。

一是“进博会”保障展现美丽市容。“进博会”期间,全市布置花坛花境约21.9万平方米、主题绿化景点88个、单季用花量1300万盆以上,延安路高架及虹桥枢纽等沿口地段摆放花箱约6.3万箱,绿化整治426.4万平方米,新建绿地48.5万平方米,行道树补种2083棵,行道树设施更新23556套。

 

辰山月季花展.jpg

辰山月季花展(资料库)

 

二是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推进。市政府出台推进重点生态廊道的实施意见,市发改委制定了项目立项指导意见,市财政局提供了年度财政预算资金保障,市规资局明确了B类基本农田“林农复合”的政策口径,市农业农村委对重点生态廊道规划范围内A类基本农田的调出给予大力支持。市区两级加强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土地梳理,基本确定规划范围内可造林土地面积11.6万亩,占计划总量12万亩的96%,全年落实造林任务4.19万亩,占计划总量的35%。

三是生态资源管理持续加强。进一步完善林地生态补偿机制,从严开展生态补偿考核。全面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通过国家评审,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实行行政审批批后监管全覆盖。编制《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名录》,加强美国白蛾等重大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组织开展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处置违法行为15起。组织编制《上海市森林经营规划》。积极推进林地抚育,健全“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创建机制,56家果园通过复审。本市7座试点郊野公园已全部开园运营,成立“城市困难立地生态园林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

四是绿化精细管养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关于落实“四化”提升本市绿化品质的指导意见》,启动编制绿地、森林“四化”规划方案,推进“四化”示范点建设。195座公园实施延长开放,全市城市公园已增至300座,2018年全市公园游客量达到2.58亿人次。制定《上海市绿化特色街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上海市街心花园建设技术导则》。完成24条(段)林荫道,10条绿化特色道路创建命名,建成90个街心花园。制订《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鉴定办法》,发布《智慧公园建设导则》,推进8家智慧公园示范建设。

五是社会参与绿化得到深化拓展。市交通路政部门积极巩固桥柱绿化成果,重点路段公路绿化整治和提升约5万平方米,市属道路设施整体绿化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绿色通道;市水务局不断推进河长制工作,全市河道整治新增绿化面积达457.8万平方米,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河道林网项目累计绿化面积5800亩;市国资委、市教委等以“上海市花园单位”创建为抓手,积极提升系统内社会单位的绿化品质;全市718家单位获评年度花园单位,评出2016~2018年度上海市绿化先进集体60家和先进个人100名。

六是全民义务植树形式不断拓展。举办第四届上海市民绿化节,直接参与人次逾百万。绿化大篷车、园艺大讲堂、“绿色上海和你一起”公益跑、上海市民插花大赛等活动,使得“绿色福利”惠及更多社会群体。2018年共推出供市民认养的绿地109万平方米,树木6.3万棵,古树名木251棵及果树6300余棵,通过网络预约,方便了市民随时就近认建认养。鼓励居民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绿化服务,培育“政府引导,居民主导,专家辅导”的居民绿化自治模式。

七是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水平稳步提升。全力做好首届进口博览会贸易便利化措施。完善本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执法会议制度,将联席会议成员扩充至林业、公安、检察院、法院、市场、交通、网信、文物、铁路、邮政、农业、物价等12家执法部门,查处各类案件19起,制定《上海市崇明禁猎区管理规定》,制定《上海市湿地名录管理办法》《上海市重要湿地建议名录(第一批)》,开展湿地资源生态补偿。

 

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廊道推进困难。去年,我们结合大调研,梳理了生态廊道建设中的政策、规划、土地、腾地、立项、思想认识等7大方面30多个问题。有的基层思想认识不高,对“五违四必”环境整治地块“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原则落实不到位,对林农复合和减量化地块造林心存顾虑。有的土地规划空间冲突,廊道规划与已建林地、高标准设施粮田、危化管道、规划河道、吴淞江工程和浦江防汛通道建设等冲突,实施困难,影响了造林进度。有的用地腾退困

难。各区梳理的可造林地块中,“198”地块和养殖水面占比近四分之一,腾地动迁难度极大,一些地块涉及企业规模大,腾退计划滞后。

二是绿化品质有待提高。这些年,随着上海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绿地建设步伐明显放缓,城市绿化水平较国际国内大城市还存在差距,以人均公园绿地为例,全国平均14.1平方米,上海只有8.2平方米。在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提高绿化品质、增强集约发展尤为重要。对比杭州、北京、广州等城市,上海在城市绿化季相变化、春景秋色,道路绿视率、彩视率以及高架绿化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城市重点区域的花卉景观、特色亮点营造等方面仍有不足,新的经典生态景观不够多,苗圃储备不多,绿地开放空间可达性还不高。

三是社会整体水平不均。重点与非重点区域、重要道路与一般道路、中心城区与郊区、集中绿地与零星绿地养护质量差异大。零星绿地,郊区公路两侧绿地等失管失养现象时有发生。机制体制需要创新。

 

三、创新思路,狠抓落实,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我们的目标是:全年新造林8.5万亩,其中市级重点生态廊道5.5万亩以上;新建绿地1200公顷,完成4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建成200公里绿道;实现绿化精细化管养水平进一步提升,绿化“四化”蓬勃发展,社会绿化得到深化拓展。

 

 

南汇沿海防护林.jpg

南汇沿海防护林(戴向东/摄)

 

(一)切实抓好年度造林计划落实

根据市政府计划部署,市级重点生态廊道计划造林12万亩,其他生态廊道造林7万亩,一般公益林造林11万亩。市级重点生态廊道涉及9个郊区。截至3月15日,各区已初步落实2019年造林任务7.6万亩,是年度8.5万亩计划任务量的89%,其中重点生态廊道3.4万亩,为年度计划任务量61%。形成造林项目89个,落实可造林面积约6.15万亩,为计划量72%,其中重点生态廊道项目23个,面积约2.95万亩,为计划任务量53%。当前,各区要确保年度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招投标和造林土地腾退,明年春季完成种植。同时,要抓好2017年和2018年尚未完成种植任务的造林项目实施,务必在今年春季完成种植。

(二)完善市级重点生态廊道规划

17条(块)市级重点生态廊道的是重中之重。对造林面积不足计划任务的区,以两侧50米宽度为参考,在确保规划廊道连接贯通、确保规划范围内该做必做的前提下,协调规土部门,重新调整生态廊道规划空间,锁定实施范围,同步落实2019年和2020年造林计划和造林地块。同时,对规模大、难度高,计划分期立项实施的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分别编制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和年度项目实施方案,保障生态廊道形式贯通、功能匹配。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建设质量,强化苗木质量管控,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土壤改良。以森林为主,坚持造林和造景相结合、森林与绿道相结合,扩大彩化、珍贵化、效益化树种应用,实行多树种、多规格、乔灌木搭配,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展现生态廊道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不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做好“生态空间”专项规划报批和正式发布。积极推进世博文化公园、桃浦中央绿地、三林楔形绿地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研究大居结构绿地建设推进机制。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全市城市公园数量达到350座。重点推进外环绿道浦西段贯通,进一步在绿道网络体系和植物特色上提升品质。积极打造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绿化特色景观。加强立体绿化,新增立体花柱500根、立体花墙2万米。完成申字形高架绿化建设,调整花箱17.5万箱,加强高架两侧公共建筑沿口绿化,对已完成的51处建筑沿口绿化做好跟踪维护。加强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系统联通共建,加大沿江植树造林,共抓“长江大保护”。大力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认真筹备花博会。积极推进郊野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完善本市自然保护地体系。

(四)大力推动绿化“四化”

编制全市“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四化”规划纲要及三年行动计划,做到“一区一规划”,制定公园绿地、森林“四化”建设导则,出台“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推荐目录”。聚焦中心城区重点公园绿地、新城绿地、环城绿带、大居绿地、楔形绿地和生态廊道等落实“四化”实施,建设20~30个公园绿地“四化”重点项目,推进外环绿带向外环彩带升级。新建、改造完成50个街心花园,实施6~8个老公园改造。修订《上海市城市公园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延长开放240座城市公园,推进智慧公园建设。营建4个绿化特色街区,创建命名20条林荫道,完成20条新建储备林荫道,完成8条绿化特色道路创建,完成1~2个园林街镇创建。以建国70周年节点、“进博会”保障等为契机,加强人民广场、外滩、陆家嘴等3个市级核心区域、8个市级重点区域和13条市级重点道路、区级重点区域和道路的花卉景观保障。编制《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养护质量评价标准》《立体花坛技术规程》《绿道建设技术标准》,宣贯实施《上海市绿化市容工程养护维修预算定额》。

(五)扩大社会市民参与共建。

继续发挥好绿化委员会工作平台,完善政策机制、标准规范、技术指导,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国土绿化。研究完善公共绿地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强化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市场监管。举办第13届中国菊花展,上海国际花展等公园园艺主题活动,举办第五届上海市民绿化节,推出家庭园艺、绿色展示、体验互动、科普服务四大系列40项市级活动。引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开展群众喜欢、方便参与的尽责活动,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六)加强生态资源精细管养

完成浦东、青浦、奉贤和金山等四个区存量森林资源更新调查工作,继续开展年度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以崇明、嘉定、宝山等区为重点,开展公益林“区划落界”,落实责任主体,建立森林资源保有量目标考核机制。加强外来引进苗木调运检疫和造林绿化工程复查复检。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等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推进林业“三防”信息化系统。继续试行公益林市场化养护,落实公益林抚育计划,进一步落实林地生态补偿政策。开展森林资源督查专项行动,加大林政稽查力度。推进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综合功能。制订“一区一策”“一镇一策”的经济果林补偿实施方案加强基层林业部门标准化建设。研究出台2019~2021年新三年林业政策。

(七)做好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

做好本市各类自然保护地梳理和评估,组织编制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做好湿地资源生态补偿工作,配合做好全国第三次湿地资源调查和本市湿地资源年度监测工作,推进嘉定彭门、金山廊下等8个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项目。切实做好本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启动“城市综合物种指数专项监测”。开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修订的前期调研工作。继续坚持开展“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等品牌特色活动等。

 

(本文节选自2019年3月22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建平在全市国土绿化暨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大会上的报告)


外环涵养林带.jpg 

外环涵养林带(王鹤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