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以花博会为契机 崇明海上花岛亟待实现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13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杨文悦

 

继应勇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继续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办好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近期,网上公示了崇明花博会花博园的规划草案,这也预示着“海上花岛”主体项目即将正式启动。如何以举办“花博会”为切入点,放大溢出效应,加快建设海上花岛。利用岛上已有的树木花卉、绿化风景资源将其转化为和现代农业与服务业功能紧密相连的生态产品,让生态岛成为上海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崇明百姓共享生态成果,这是当下应该系统考虑的问题。

 

1-作者在会议现场.jpg

作者在会议现场


一、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是现有花卉生产规模与花博会举办对接精准性不足。本次公示的花博园面积为324.5公顷,花博会总体规划主展区面积为5000多亩。据调查,2017年全岛花卉种植面积6500多亩,如将花卉种类、数量进行匹配性测算,仅可满足于花博会临时性会展布置。

二是产业规模、科技支撑和专业人才水平与海上花岛举办花博会需求匹配性不足。现有花卉生产以自发、零星种植为主,从业者多数是当地留守农民,仅靠种植蔬菜经验栽培花卉。生产规模小而分散,设施装备薄弱、生产方式较为传统。缺乏集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专业队伍和专门机构,造成花卉栽培、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粗放,继而影响花卉品质。

三是现有花卉营销、产业能力与海上花岛可持续发展目标适应性不足。崇明岛花卉地方品牌只有“崇明水仙”、藏红花、石斛和红掌等,尚处起步阶段,销售缺乏专业化的销售龙头企业,主要靠农户自己建立的渠道,流通和竞争基本属于无序状态,极易造成花卉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的大起大落,影响岛上花农利益。

综上所述,因顶层设计缺乏,加之受地域、经营理念和技术人才短缺影响等,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制约高质量花博会的举办和海上花岛目标的实现。

 

二、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办好花博会,为海上花岛打好基础。要编制远近结合、统筹策划的花博会方案。规划公示后,应以“花展结束日后使用,改动越少越成功”为优化标准,兼顾日后花园布局,而非仅就展而展。应平衡考虑植物特色,为形成相应的专类园打好基础。要筹划好展览内容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利用花展期间的植物,将其作为永久性要素成分,用于今后花园营造。要研究编制海上花岛中长远规划。通过花展空间的改造预留,分析预测花岛产业所需花卉拍卖场等商业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长远发展做好储备。

二是充分利用好“展”的溢出效应,建成与产业有机结合的“园”。要优选保留特色专类园。根据崇明土壤、气候特点,将既有明显季节性展示,又有本地丰富品种资源为依托的球宿根园、蔷薇园、八仙花园、城市菜园、药用植物园、观赏草园等,作为永久展示专类园。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园林植物生产基地。邀请知名大企业建立兼顾苗木生产和展示功能的专类园植物材料生产基地,既保障花园展示水平,又可带动崇明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拓宽花展主题,实现“会、商、旅、文、教”结合。以展代训,借助办展园艺人才汇聚效应,培养一批当地园艺养护、会展人才,为生态岛向世界级迈进,进一步奠定人力保障。拓展花园植物展览内容,拉动崇明旅游,增加“三产”效益。

三是阶段目标实现基础上,全面启动商业和种业。要商业先行,带动种业研发。借助花博会,逐步完备交通、餐饮、住宿等条件,举办展览、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知识,培训花艺装点绿色生活技能,打造形成园艺大市场的同时,政府要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支持力度,在运输成本、绿色通道、进出口和调运检疫等方面,给予充足的优惠政策,为花卉产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崇明岛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适合崇明岛发展的植物种类,并形成品牌。如球根类(崇明水仙)、香料植物新品(崇明玫瑰基地)、具观赏价值的蔬菜、药用植物等,力争成为崇明花岛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企业升级换代,将已有“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迭代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提升崇明岛农业产业。建立机制保障,由农业、园林绿化、规土、科技、发改和财政等部门,成立专门协调议事机构,促进、协调和服务海上花岛的规划建设,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和产业发展。


2-.jpg

梦花园”核心区规划平面图


上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崇明生态岛不能缺席。借力花博会的“溢出”效应,加快营造更加优美的环境,推动崇明产业升级,让崇明生态游成为上海旅游业重要组成内容,成为“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都能找到一款喜欢上海的理由”。

 

作者:杨文悦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盟员民盟市委十五届常委、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文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