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环境:《上海林荫道》背后的故事——访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行道树科杨瑞卿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13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王家骏


1宛平路林荫道.jpg

宛平路林荫道


杨瑞卿,男,河南商丘人。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行道树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师。2013年荣获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优秀青年突击队员”称号;2015年荣获上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领导小组“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建设者”称号;2018年荣获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主持或以骨干人员身份参与了市科委课题3项,住建委标准6项,局课题4项,获专利20余项,申请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编写6部行业标准,参与《上海校园绿化》《上海林荫道》《行道树实用技术手册》等书籍的编写。

 

 

2-晌午的林荫道上,艳阳斑驳,杨瑞卿徜徉其间,惬意快然.jpg

晌午的林荫道上,艳阳斑驳,杨瑞卿徜徉其间,惬意快然

 

2010年,作家王丽萍写了一部电视剧《双城生活》,说的是一个北京女人和一个上海男人的爱情故事,当初,她就坐在衡山路上一家咖啡馆的靠窗位子写作,写累了就看看街景。王丽萍喜欢看风景的那条衡山路,是一条极具异国风情的马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浓荫蔽日,欧式洋房一栋接着一栋,让人有走进巴黎老城区的感觉。离衡山路不远的复兴西路,幽静之中透着些高贵,巴金、柯灵、董竹君等历史人物的旧居掩映在浓密而又斑驳的法国梧桐后面,默默见证着时光的变迁。距离巴金旧居10多公里的虹口区甜爱路,与巴金先生崇敬的鲁迅先生墓地一路之隔。那年鲁迅先生出殡,巴金先生是扶柩者之一。后来,这条以上海中心城区少见的水杉构成绿荫的马路,因为路名带着对爱情的深深祝福,也成为沪上情侣必到的打Call地之一。

衡山路、复兴西路、甜爱路……那些在上海有意思的路,2016年,一起出现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海林荫道》一书里。

关于杨瑞卿和上海林荫道的故事,就从这本书开始讲起。

 

入选林荫道课题组

 

1625年,英国伦敦的莫尔菲尔斯地区,依城墙种上了4到6排法国梧桐,这里既是车道,也是散步道。这条道路,开辟了都市散步道栽植的新概念,即所谓的林荫步道。

过了将近300年,1917年,在前苏联,开始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联系起来做成“绿色走廊”,并建起了街头花园、绿化广场,城市绿化概念有了大发展。

19世纪中叶,A.J.Dawning设计了一条具有4排美国榆树的园林大道,即美国华盛顿市林荫步道。城市绿化开始走上注重保护、利用和加强既有景观风格和环境气氛的道路。

世界著名的林荫道,如柏林的菩提树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西班牙的兰布拉斯林荫道等,都成为其所在国家的著名风景线。

2011年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启动中心城区林荫大道建设工程,优化行道树品种结构,增加高大乔木树种比例。”这标志着上海市林荫道建设工作的正式启动。那一年,上海市科委把《城市林荫道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课题交给了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时任副站长的严巍,一眼看中了高大憨厚的杨瑞卿,把他选进了课题组。

上海的行道树始栽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工部局购买树苗,在扬子路(今中山东一路)沿江边种植。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地方政府才在华界内32条马路上种植了1.72万株行道树。作家王丽萍喜欢的衡山路,也是从那时开始种植行道树的。

2010年,杨瑞卿从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他在网上发现上海市绿化指导站技术指导科在招聘科研人员,就此进入了上海绿化市容系统工作。

那一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杨瑞卿还参加了河南省信阳市县长助理招聘和浙江省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招聘,都通过了笔试和面试。

“上海的天特别蓝,绿化特别好,令人心旷神怡。”2010年4月,杨瑞卿第一次到上海,参加上海市事业单位统一招聘的笔试,他一下子爱上了这座城市。

那一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在黄浦江两岸举行。绿化部门的工作量一下子翻了平时的几倍,杨瑞卿跟着大家到处跑,深入基层主动服务,开展技术指导。“上海绿化的精细化管理,就是从2010年起开始形成的。”杨瑞卿踩在一个节点上,很快融入了上海的工作和生活。

严巍后来在谈到选择杨瑞卿加入林荫道课题组的理由时说:“虽然杨瑞卿来到指导站时间很短,但他能吃苦,执行力强,专业知识系统性强,与基层单位协调性好。课题组需要这样的年轻人。”


3-2016 年 2 月 25 日,杨瑞卿在普陀区指导林荫道创建.jpg

2016年2月25日,杨瑞卿在普陀区指导林荫道创建


4-2017 年 9 月 14 日,杨瑞卿与国外专家交流树木修剪技术.jpg

2017年9月14日,杨瑞卿与国外专家交流树木修剪技术


5-2017 年 9 月 14 日,杨瑞卿与国外专家交流树木修剪技术.jpg

2018年7月2日,杨瑞卿在奉贤区指导绿化防汛防台

 

成为上海马路“活地图”

 

严巍决定选杨瑞卿到林荫道课题组工作的时候,他还在普陀区行道树养护队学习锻炼。

当时,普陀区行道树养护队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杨瑞卿认为,自己是一个新手,要熟悉基层的情况,就要到最基层去锻炼自己。

“我每天跟着他们爬树,用锯子修剪树枝。”杨瑞卿是商丘市虞城县杜集乡刘庙村人,四代务农,修剪树枝,对他来说可是稀松平常得很。到了他这一代,家里情况出现了变化,先是大他9岁的哥哥考入了大学的会计专业,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后来,杨瑞卿也考入了大学。一开始,杨瑞卿填写的志愿是计算机专业,可惜差了一分。当时,杨瑞卿有两个选择,一是复读一年,继续考自己喜欢的专业;二是改填河南农业大学的志愿,可以降低10分录取。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杨瑞卿最后选择了农业大学,被分配到林学专业学习。“我后来还报考了林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为村里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我想靠知识改变命运,想不到,就是读大学,最后还是和农业打交道。”

这个从农村来的小伙子,进入林荫道课题组后,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

因为中心城区林荫道建设工程被列入“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各区县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但是,上海的林荫道工程如何创建,选择怎么样的树种,有哪些技术要求,大家还是完全没有方向。严巍要求所有科研人员深入一线,走进基层,对全市所有区县的100多条道路展开调研、摸清情况,并收集国外相关资料,从而找到答案。

杨瑞卿后来称自己为上海马路的“活地图”。从最中心的衡山路、复兴西路、淮海中路、南京西路、新华路、思南路、溧阳路、甜爱路,到郊区的宏海公路、新川路、江川路、古华路、清河路……100多条马路,杨瑞卿和课题组的成员整整走了半年时间。

在调研中,杨瑞卿发现,上海一般的林荫道是两道行道树,而宛平南路建国西路至肇嘉浜路段,则是罕见的三道行道树。据说,当年宛平南路这一段拓宽时,准备把西侧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移走。此事被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获悉,他连说:“这么好的树,移走可惜了。”在韩正同志的再三要求下,路中间保留了原来的行道树,拓宽后的西侧人行道,又种植了一排行道树,这样就形成了上海罕见的三道行道树的林荫道。杨瑞卿感到,上海市领导一直关心着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这也是他们做好林荫道建设工程的重要保障。

2011年底,由课题组编制的《上海市林荫道评定办法(试行)》正式向全市绿化市容行业发布。杨瑞卿说,虽然时间比较急,但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林荫道建设工程的定位很重要,领导的要求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这个办法还是参考了许多国内外的重要资料,如住建部的一个关于林荫道的标准,听取了上海许多老专家和一线工人的意见,还运用了一些网站的街景功能,了解了国外主要林荫道的实际情况,重要数据都反复推敲了好多次,为各区县的林荫道建设工程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准。2012年,修订后的《上海市林荫道评定办法》正式推出,一直沿用至今。

 

6-2018 年 11 月 24 日,杨瑞卿在上海科学会堂讲授行道树养护技术.jpg

2018年11月24日,杨瑞卿在上海科学会堂讲授行道树养护技术

 

编撰《上海林荫道》图书

 

课题组还推荐了法国梧桐、无患子、枫香、黄连木等适合上海林荫道的树木。其中,在上海种植时间最长、效果最好、争议最大的法国梧桐作为首选树种入围。

“法国梧桐也叫悬铃木,从清光绪年间就在上海种植。衡山路、复兴中路、复兴西路、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等主要城区的林荫道,都选择了法国梧桐。”有市民反映,每年4月初至5月初,法国梧桐产生的飞絮让人很是难受,希望在林荫道建设工程中,用更好的树种替换它。

“事实上,100多年来,法国梧桐能够成为上海城市行道树的首选,是有它的道理的。上海中心城区土层浅,路面下管网多,能够在这样的土层中生存,还能有高大的枝干,也就是法国梧桐了。”

课题组推荐的无患子、枫香和黄连木,秋天的颜色非常漂亮,金黄色或者火红色一片。但是,它们的根部对土壤的要求特别苛刻,必须深深地扎在土壤里面,在中心城区就容易给地下管网造成破坏。奉贤的南亭公路,内侧种植枫香树,外侧种植银杏树,一到秋天,特别漂亮;松江新城的江学路,种植了无患子作为行道树,秋季,也是美不胜收。

不但是树种选择,从道路摆设到土壤改良,课题组都拿出了自己的成果,与各区绿化市容部门一起分享。

上海林荫道建设工程,是一个惠民工程,拓展了纵向绿化空间,给老百姓带来了一定的舒适度。当时,市里提出了创建命名100条、改建提升100条、新建储备100条的目标。2011年,上海要求完成20条林荫道建设工程,结果全市20条林荫道全部高质量完成。到了2015年,已经建成的林荫道达到了153条,上海市绿化部门决定编写一本《上海林荫道》的图书,对上海林荫道建设工程进行全面总结。

杨瑞卿成为图书的主要编写者之一。他和课题组的同事决定,把一些鲜为人知、又颇具特色的林荫道推荐给大家。

普陀区的花溪路,是上海最受水源润泽的林荫道,紧邻曹阳环浜,依水而建,把林荫道、河道以及“水下生态廊道”一同揽入画中。

杨浦区的苏家屯路,绿树成荫,绿地四季更迭,人行道和车行道绿化覆盖率均达95%以上,绿地以宿根花卉为主,增加了红叶李、红枫、美人蕉、花叶蔓长春、银边黄杨等植物,四色鲜艳。

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牵线下,孔明珠、程小莹、肖紫、杨绣丽等作家还为自己喜爱的林荫道打Call撰文,优美的文笔和图片相得益彰,将上海林荫道浓密而又斑驳的色彩呈现给大家。然而,上海林荫道建设工程并没有停下脚步。党的十九大以后,李强同志到上海担任市委书记,在城市建设中提出了“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的要求,大大提升了林荫道建设工程的力度。“上海市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将在2020年底前新增命名林荫道100条,目前已建成68条,可谓胜利在望。

杨瑞卿是幸运的,通过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这个载体,依托上海城市树木生态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他走进了上海的历史,创造了上海的美丽,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成长为站里行道树科的负责人。他喜欢到离家不远的江学路徒步,特别是秋天,高大的无患子呈现出密密匝匝的金黄色的景象,让人心情愉悦,在这一片金黄色里,杨瑞卿看到了自己青春的价值。秦丹在《上海林荫道》一书的导言中这样写道:“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关于上海的记忆中,上海林荫道将作为一幅幅定格脑海的美丽画面,作为上海的名片,飞向五湖四海。当您走在上海的林荫道上,不管你是旅行、客居、还是常住沪上,申城的绿色都会热情拥抱你。当一片绿叶飘下来,轻拂你的记忆,试问,这样的上海,这样的林荫道,会给你留下什么气息?”

2019年的夏天,一位朋友在杨瑞卿工作单位门口的林荫道上,给他拍了一张全身照,小伙子站在阳光里,一脸的灿烂,身后是浓浓密密的行道树陪伴。照片很有意境,可惜只有杨瑞卿一个人。2010年,王丽萍坐在衡山路的咖啡馆里写了《双城记》的剧本,而杨瑞卿为了上海林荫道的建设,多年来也扮演着“双城记”里的角色。他的妻子楚秀丽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杭州亚热带林业所工作。

“如果光影中,除了金黄色的无患子,还有火一般的枫香树,那也许是最完美的。”杨瑞卿这样想,夏天的风中,一片叶子从树上坠下,黑黑的泥土上,顿时有了绿色的生机。

这,就是上海林荫道,诗一样的存在。

 

(作者:本刊特约撰稿)

(本文供图/王家骏、杨瑞卿、徐正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