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全面深化垃圾综合治理 构建绿色生态空间新格局——访嘉定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陆铁龙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14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陆卫

图片31[1].jpg

嘉定浏岛生态栖息地

 

近年来,嘉定区坚持整体规划,倡导共建共享,深化精细管理,不断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努力为城市美化净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运行保障。日前,嘉定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陆铁龙就相关重点工作的开展接受了编辑部的采访。

访谈.png

陆铁龙局长

 

垃圾分类超预期,“三网一环”智能化管理全市领先

杂志:请陆局长先对去年嘉定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个评估。

陆局:2019年,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三方面超出了预期。一是垃圾分类参与度超出预期,实现了758个居住区、111个实体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全覆盖;159条路段实施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全覆盖;813个居住区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网点全覆盖。全市首座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嘉定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在2019年6月15日正式启用,成为打造“两网融合”的试点标杆,集散中心实行垃圾“全品类”回收,实现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各类垃圾实行“一网打尽”,实现再生资源本地化闭环管理。二是垃圾分类实效超出预期,干、湿垃圾以及可回收物的控制量指标全面超计划完成,湿垃圾纯净度达到高水平。居住区、农村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均超过90%,12个街镇分类实效综合测评均达到优秀标准,有5个街镇获评示范街镇。三是垃圾分类工作对基层社会治理、社区管理的促进作用超出预期,垃圾分类成为小区协商共治的话题,成为改善邻里关系的平台。

杂志:嘉定的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在全市比较突出,是个亮点,请您谈谈都有哪些创新实践?

陆局:自2019年11月起,我们协同区城运中心,率先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范畴,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信息联通、工作任务联动、问题事件联处,初步构建“三网一环”垃圾分类管理新体系,为推进垃圾分类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夯实了基础。

一是构建了前端投放智能监控网。我们应用“城运通”手机工作终端,通过数据平台监控及时将各类问题反馈到前端指挥平台,由平台案件流转派单,督促村居、单位快速落实整改,形成发现、移送、处置工作闭环。我们还依托定时定点投放点位在线监控与智慧公安网络对接,精准监控乱投乱放等行为,在嘉定镇街道试点开展。我们的街面果壳箱有在线监控满溢预警,设立7个监控点,环卫部门能及时响应处置。我们还试点开发了“爱嘉”APP垃圾分类问题抢单上报机制。

二是构建中端收运智能监管网。在线监控区两网融合集散场、街镇两网融合中转站,实现可回收物规范收集转运环节实时监管。通过GPS定位,实时查看全区所有垃圾清运车辆运输情况,对分类收运行为、运输线路、超载、跑冒滴漏等现象进行在线监控,实现收运环节动态监管。

三是构建末端处置智能监测网。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数据采集网络延伸到各个末端设施,实时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量,为统筹调度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物流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运用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环兴湿垃圾处理厂等末端处置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混装混运、混合处置等现象,进行动态数据对比,实行末端处置管理。

图片33[1].jpg

菊园新区竹筱社区的垃圾箱房增设了误时投放便民利民

 

杂志:各街镇在探索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方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尝试?

陆局:各街镇一直在逐步探索,比如:新成路街道上线了一款“智慧”管理垃圾分类的监管平台——智能环卫系统,让各类垃圾都有了“电子台账”,垃圾分类实现全天候“源头、中途和末端”三大环节的精准监管。这个智能环卫管理系统包括两大收运模式,即居住小区模式和商业区模式,三个系统即大件垃圾(建筑垃圾)一键上门预约系统、垃圾车载智能称重系统及终端监控系统。系统启用后,辖区湿垃圾纯净度接近100%,湿垃圾比例已提升至66.5%,整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可视、可查、可考的常态长效管理。

还有安亭镇芙蓉金厢园小区,作为安亭镇首批智慧社区试点小区,它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过程中,依托了“红梅E家”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小区居民通过刷红梅市民卡或扫微信二维码即可打开小区内的智能垃圾箱房投放垃圾。“今天你丢垃圾了吗?”“今天你分类了吗?”这些需要志愿者反复询问的问题,只要登录红梅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就能一目了然。居民诚信分类还可获得诚信积分,积攒的积分可前往“红梅E家”诚信商城换取电瓶车充电券和其他生活用品。箱房内垃圾桶满了,系统会通过手机短信通知物业工作人员及时更换垃圾桶。

绿化造林扎实推进,形成“百、千、万”之嘉定特色

杂志:请介绍一下嘉定区这些年的绿化造林建设,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陆局:嘉定区坚持统筹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功能形态提升同步,充分发挥景观林地建设平衡生态、美化家园、普惠民生的独特功能,加快形成嘉定绿化发展特色之路。早在2002年,我区就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城区”,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绿化先进城市。嘉定见缝插绿,积极挖掘街头墙角、宅前屋后、设施交界等区域零散可绿化空间,增加街心花园、街头绿地、改造老居住区绿化等,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绿化建设的成果。进入21世纪,市、区陆续出台并大力推动一系列专项规划,形成了“百个公园、千块绿地、万亩林地”的嘉定特色。

“百”个公园,是在古猗园、汇龙潭、秋霞圃等知名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创设天然生态保护区,为创建具有嘉定特色的园林城区增添神采。近年来,涌现出诸如陈家山荷花公园、银翔湖公园、盘陀子公园等一大批重点绿地景观,让市民可以就近游园休憩,徜徉花海。紫藤公园每年在盛花期会吸引近20万游客观赏。嘉定新城区域打造了远香湖公园、石冈门塘、紫气东来、环城林带“四大景观”,初步形成“千米一湖、百米一林、河湖相串、荷香满城”的城市生态系统。嘉定百座公园除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外,还将打造公园的文化功能,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赋予公园新的内涵。

“千块绿地”包含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和居住区集中绿地等。依托百个公园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新城区域绿化配套工程,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配套绿化以及居住区绿化建设。在做好地面绿化的同时向空间拓展,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环卫设施等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的立体绿化建设。比较有特点的要数嘉定新城远乡湖和紫气东来公园。远香湖“海”字型湖泊与东云池、荷香潭等17个湖泊串联,更与“紫气东来”公园完美辉映,四周的绿化布局及树种为市民提供了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紫气东来绿茵如盖,是嘉定新城最具人文魅力、生态魅力、强大集聚力及持续创新力的城市生态空间。

“万亩林地”其实远不止1万亩,全区已先后培育以通道防护林为主的生态片林50余个,面积3万余亩,林地总面积达到10万余亩。我们积极推进主干道沿线景观提升工程,依托城市快速通道,推进京沪高铁和嘉闵高架嘉定段绿色景观廊道建设,以满足市民在新形势下对道路交通安全和整体绿化环境的要求。嘉定华亭镇霜竹路两侧林带作为市级开放式林地试点,不仅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价值,还发挥了休闲功能,市民可以进去步行、骑行,在天然氧吧中尽情享受自然景观。后期,我们将对试点林地进行景观和功能提升,加强对林地的养护管理,完善林地休闲设施,丰富林地景观,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林地“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水平。

图片34[1].jpg

嘉北郊野公园着力打造“城市生活新空间”,是市民休憩的好去处

 

杂志:“五廊一片”作为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和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目前的建设情况如何?

陆局:为整治和优化环境,满足市民对生态环境和休闲游憩的综合需求,2010年起,我区在城市快速路周边,京沪高铁、沈海高速等沿线新建绿色廊道项目;2018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建设“五廊一片”重点生态廊道,通过强化地区风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功能。

“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17条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共计12万亩,其中嘉定区涉及“五廊一片”,即绕城高速、沈海高速、京沪高速、京沪高铁和吴淞江沿线5条廊道以及嘉定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周边片林等,今年是“十三五”收官年,嘉定区将完成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总任务13618亩。

比如:嘉定区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周边二期建成了以隔离为主兼具科普环保、生态自然、野趣丰富、兼顾市民游憩的生态片林。在湿垃圾项目、建筑垃圾项目500米范围内营造以生态防护为主的隔离林,在景观林设置了具有养护功能的游憩步道和林地空间。

京沪高铁嘉定段通过生态营造的方式将城市“灰色空间”改造为“绿色空间”,并融入嘉定地域文化,突出了自然生态与城市文化的功能融合,展现“快发展、慢生活、新体验”的理念,通过配以不同颜色的地被,形成有律动的景观,凸显出了绿色生态的气势,形成了铁路长龙醉卧花丛,高速列车穿行于绿树,仿佛“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图片35.jpg

嘉定紫藤园游人如织

 

截至目前,嘉定区“五廊一片”重点生态廊道已建成京沪高铁廊道、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周边廊道等地块共9223亩,正在全力争取落实建设任务量,加快腾地造林,在确保生态廊道总体连续贯通的同时,确保“十三五”期间4365亩生态公益林造林任务全面完成。

恢复嘉定记忆,让绿化市容建设更加惠及民生

杂志:嘉定是历史文化名城,绿化市容工作如何围绕嘉定的独有特色加以保护和传承?

陆局:我们觉得绿化市容建设和管理工作一定要与嘉定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相融合,与惠及民生工程相结合。为传承发扬嘉定历史文脉,持续提升城市景观能级,近年来,我们以发展生态宜居嘉定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自然的生态城市环境,取得了一些成效。举几个例子。

一是提升韵味,将嘉定记忆与花卉特色有机统一。环城河是嘉定老城区最重要的一条河道,全长6.5公里,串联起不少老城地标,形成串联公共绿地、历史人文景观的绿色线性空间,沿河走一圈,不仅能够见证嘉定的点滴成长,也能捡拾起不少时光碎片。以城中路为起点,顺时针绕环城河行走,依次将路过以下地方:双拥绿地→盘陀子公园→环城河健身步道→东城河绿廊→紫藤公园→南水关→南城墙→蔷薇园→小河口银杏园→护国寺→西城墙→儿童公园→梅园新村城中路小学段健身步道等。无论是家住在附近的本地居民,还是来此游玩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独属于嘉定这座江南古城的“乡愁”和“宜居”。此外,嘉定现有的花卉特色道路还有博乐支路的晚樱上海9条绿化特色道路之一、菊园平城路的樱花、嘉定环城河的紫云廊紫藤、新成路的月季等。通过增加道路整体的色彩丰富度及季相变化,打造丰富多姿、色彩灿烂的特色景观道路,提高城市绿地品位和档次,突出“绿盈古城,花漫嘉定”的别样韵味。

二是打造亮点,全力挖掘嘉定特色花文化。嘉定还拥有丰富的本土花卉资源,我们打造“花文化”——形成“春探紫藤、夏览莲荷、秋赏菊萃、冬品梅香”的赏花体验。“花文化”是嘉定的城市品牌之一,也是嘉定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定历来就是“繁花”之地,曾经著名的嘉定十景中“王庵梅信”“北郭桃源”展现了漫天的花海;太平天国时期的外冈腊梅、秋霞圃105年的牡丹至今仍然盛放;上海最早的菊花展也在嘉定举办。近年来,嘉定紫藤园声名鹊起,已成为一张漂亮的城市名片。每年4月中旬都吸引大批游客,形成观赏紫藤热潮。夏季,湖河相串的嘉定新城、古猗园、陈家山公园、荷花基地、华亭等地的莲荷娉婷袅袅浮出水面,几百个品种的荷花几乎包围了整个嘉定,成为嘉定新城生态格局的具体展现。金秋十月,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菊花展会——嘉定菊花展又拉开序幕。三九严寒,被赞为园艺届的“上海三宝”之一的外冈腊梅暗香浮动,袭来阵阵芬芳。

全力以赴,科学谋划布局“十四五”嘉定绿容工作

杂志:今年是“十三五”目标任务的收官年,如何谋划好“十四五”工作部署,请谈一下具体的工作思路。

陆局:谋划好“十四五”工作部署,主要有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垃圾综合治理。首先是要立足常态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体系。要继续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推进“一屏观分类、一网管全程”,形成分类投放、分类驳运、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全程环环相扣的管理闭环。还要持续深化“两网融合”,提升低价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效能;优化垃圾分类投放“一区一方案”。其次是要全面统筹,提升环卫保洁精细化和垃圾清运规范化的水平。最后是要完善建筑垃圾处置闭环管理,确保运输单位在运输处置建筑垃圾过程中规范、有序、安全。

二是加快绿化项目建设。要推进实施环城河步道南水关至仓场路桥段绿化景观提升工作;完成15000平方米立体绿化建设任务;创建1条林荫道麦积路、德立路1条特色道路;新建绿道12公里。重点围绕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合理挖掘绿化建设发展空间潜力。加快推进区域“四化”建设、绿地群落优化调整、城市绿道系统建设、公园建设改造、特色道路建设、公园文化品牌建设、公园绿地土壤改良、立体绿化建设等重点项目,在保证建设数量的同时增强服务功能性和绿化景观性。

三是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推进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力争2020年累计完成13618亩建设总任务。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规范建设项目征用占用林地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资源征用占用规模,建立林地管理台账制度。加强纳入补偿公益林的考核和监管,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

四是持续推进市容环境各项整治工作。立足城市发展目标,树立“大市容”理念。完善区、街镇二级市容环境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建立“重大活动保障专项办”工作架构,加强市容管理“神经末梢”建设,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参考价值,不断推进信息化在管理中的应用,加强智能化运行及管理。坚持健全“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巡查督办机制,健全信息化、扁平化的巡查督办机制,形成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模式。确保第三届进博会、苏州河沿岸等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市容环境保障有力有序。继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对无序设摊、“五乱”、暴露垃圾等顽症研究治理方案,加强管控整治。要注重“美丽街区”建设提质增效,在州桥景区、嘉闵高架江桥段建设基础上,继续推动11个“美丽街区”建设。

五是强化党建引领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好绿容系统意识形态阵地,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杂志:感谢陆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嘉定的绿化市容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陆局:非常感谢!

作者:本刊特约撰稿

本文供图/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