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题:扮靓人民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 2021年01月11日       来源:绿色上海       【字体:

王永文

 

市容环境是软实力、竞争力和凝聚力,它展现上海全球城市的美丽形象,也关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美好环境。

 

一、“十三五”规划回顾

“十三五”期间,市容环境管理在重大活动保障、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自治共治等方面下功夫,打造了一流的市容环境。2019年下半年度市容环境卫生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为80.85分,较“十二五”收官时提升了0.88分。

(一)“进博会”保障成效明显,重大活动市容治理形成常态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市容环境保障机制。用好市政市容联席会议,成立市容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办公室。建立包括委办局、各区和重点企业近40家成员单位的工作推进架构,落实《工作方案》《治理标准》《任务清单》,形成应急保障和前线指挥制度。二是形成销项管理有效手段。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销项管理,累计完成6015项市容环境整治类工程性项目。开展“五大十清”行动,全市累计清除死角盲区约4.48万个。三是推动城市容貌标准具体实践。制定实施《城市容貌规范》,在全市100多条主要道路、30个景观区域以及“19+15”重要通道区域,建筑立面治理、广告招牌治理、绿化花卉布置、城市保洁水平大幅提升。四是市容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建立紧逼督办平台,三届“进博会”巡查督办近1.7万个问题,高效处置“三跨”问题172个。

(二)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市容市貌持续提升能级

一是市容短板进一步补齐。取缔200个无序设摊聚集点,完成319个无序设摊中度污染点治理,107个无序设摊临时疏导点和管控点面上情况稳定受控。治理结合部等薄弱区域“五乱”3268处问题单元和1696个面上督办单元。治理3700余个占道亭棚。完成250项微治理。强化占路洗车综合治理。二是基层治理整体提升。建立“有进有出”机制,全市205个街道(镇、乡、工业区)成功创建上海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街镇,占全市街镇总量的94%;65个街道(镇)成功创建上海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占全市街镇总量的30%。三是美丽街区建设亮点显现。实施“美丽街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建设导则和考核标准。突出道路设施、城市家具、沿街绿化、建筑立面、广告招牌、景观照明等内容,按照“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要求,推进426个“美丽街区”建设,到2020年底,完成350个美丽街区建设,覆盖率达20%。

(三)社会治理深入推进,自治共治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区信息系统有效信息约26万余条,培训各类人员达70余万人次,提升2600余条(段)道路生活垃圾上门收集水平,创建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556条(段),建立自律自治组织1100余个,推选示范性自律自治组织300个。二是社会参与载体平台日渐多元。利用“夏令热线”、市民巡访等形式,充分发挥媒体引导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一批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弄管会、路管会、片管会、疏导点摊贩自治小组、社会志愿者服务队等自治组织。三是市容保障服务有效性增强。规范政府购买市容保障服务,完成招投标合同文本规范工作,编制完成《市容保障服务定额标准》,强化行业协会自律,完善培训机制。全市市容服务保障队伍为上海市容环境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二、“十四五”规划要点

“十四五”期间,市容管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创新和务实并重,着力建设美丽街区,创建美丽街镇,打造美丽上海新形象;着力提升规则意识,拓展社会共建,建设市容环境治理新体系;着力深化精细管理,融入数字城市,形成城市容貌监管新模式,使上海的城市街区更有风情、城市家具更合规范、城市形象更显文化、城市环境更加平衡,城市管理更添文明,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最美的全球城市之一。

(一)打造市容环境亮点,提升全市整体水平

实施“美丽”系列,注重深耕示范,成片提升市容市貌。一是推进“美丽街区”建设。新建100个以上“美丽街区”,做到每个街(镇)至少有一个“美丽街区”,美丽街区覆盖率达到45%。做好已建“美丽街区”后续管理。二是开展“美丽街镇”创建。巩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和示范街镇、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园林街镇、市容环境市民满意度测评成效,放大“美丽街区”规模效应,创建50个“美丽街镇”,加快推动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

(二)强化“三重”市容保障,构建常态长效机制

聚焦“重大活动”“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市容环境保障要求,滚动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常态化分级保障机制。建成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分级响应机制,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花博会”“世界技能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市容环境保障,确保市容环境整洁有序。二是建全项目化滚动治理机制。以“一江一河一会一区一带”(黄浦江、苏州河、进博会、美丽街区、环城公园带)市容环境提升为契机,固化销项式管理和整改问题紧逼督办机制,推动重点区域环境优化。

(三)深入推动专项治理,不断消除短板盲点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大力推进短板治理。一是强化乱占道综合治理。推动占道电话亭等亭棚做减法,并对尚存的管理服务类亭棚做好容貌提升和日常监管工作。强化非机动车乱停放工作,确保主要道路和景观区域内非机动车管理规范、有序,其他区域总体受控。二是深化无序设摊治理。通过源头治理、堵疏结合、综合管控,确保中心城区和郊区无序设摊总量分别控制在6000个以内。做好设摊临时管控点、疏导点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夜间经济带动下的规范设摊管理模式,配合做好“外摆位”管理,防止市容乱象发生。三是突出薄弱区域治理。聚焦区区交界、城乡交界、条块交界、小小交界、无名通道等市容环境薄弱区域,通过排摸梳理、锁定任务、综合治理、检查督办等形式,强化特定区域及薄弱区域脏乱差等问题攻克。四是抓好建筑立面治理。推动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推动城市外立面治理长效机制的形成。深化执法管理联动,有效运用市场化运作、新科技手段,确保中心城区白天无黑色广告、郊区总体受控。五是加强车辆清洗场站治理。加强占路洗车综合治理,城市化地区基本消除占道洗车现象。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推进停车场、加油站等洗车服务功能配套,通过工艺技术革新,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车辆清洗服务。

(四)着力完善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管理能级

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提升市容环境治理能级。一是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城市容貌规范》,统筹城市色彩设计、设施整治要求、精细化管理要求,形成上海城市容貌规范体系。二是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发挥既有市政市容联办工作机制,用好城市管理精细化领导小组平台,完善市、区、街镇三级市容环境管理综合协调机制,树立“大市容”理念,推动市容环境全要素综合治理。三是积极融入“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健全市容环境基础数据库,强化市容环境管理全要素数据采集整合,加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三重”等场景应用。四是深化市容责任区制度。固化城市环境清洁行动,有效动员社会参与,定期开展门责大清洁、街区大冲洗、社区大扫除活动。探索将自治自律组织纳入区域化党建平台,加强自治自律组织的分类管理,促进自治自律组织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不断扩大自治自律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有效保障工作开展

一是积极落实专项资金。继续争取“美丽街区”等市对区补贴政策。建立市容环境资金投入稳定机制,形成专项目录清单。建立市级整治类、管理类工程项目的资金保障机制,对全市需要统一实施的重大任务,加强城维资金投入。二是优化考核评价。不断深化市民评价、专业评估、管理评议等手段方式,强化考核检查工作,完善巡查发现机制,完善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公众满意度测评、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示范街镇创建和复查实效测评、无序设摊实效测评等测评体系,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三是强化队伍力量。完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业务培训机制,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强化基层市容管理力量,合理配置区级和街镇级市容管理工作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开展职业技能评价,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规范市容保障服务队伍建设,提升能力、能级。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