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砥砺奋进, 开创新时代上海绿化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22年03月07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文 / 方  岩


        我从三个方面来作学习交流:一是如何把握新时代上海绿化工作的新要求(也就是工作遵循),二是如何明确新时代上海绿化工作的新目标(也就是工作任务),三是如何把握新时代绿化工作新方法(也就是工作方法)。


2022年1月5日,方岩副局长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谋划2021年绿化市容工作”务虚会上发言.jpg

■1月5日,方岩副局长在“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谋划2022年绿化市容工作”务虚会上发言(陈艾迪/摄)


        一、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新时代上海绿化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指出:党中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做的最新最深刻的论述和总结,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以及人的发展的关系,也是我们绿化工作最大的遵循。此外,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充分表明了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坚定追求,为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思想起点谋划推进城市绿化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中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始终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共建为根本动力,以共治为重要方式,以共享为最终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要围绕城市的核心是人,坚持“一枝一叶总关情”,让城市在发展中处处见“人”,把更多公共空间留给人民,让更多公共服务惠及人民,把更多善意与温度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界面、每个细节、每个角落。要更大力度优化生活新空间,精心规划建设“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和设施,把更多公共空间还给市民,把更多“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和创新空间,建设提升“人与城相融、园与城一体”的城市公园与游憩绿地系统。以上这些就是总书记、中央、市委对生态文明以及绿化工作的总的要求,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工作遵循,我们必须牢牢把握。


2021年10月13日,方岩副局长带队调研国家会展中心南广场花卉布置工作(姜逸帆供图) .jpg

■2021年10月13日,方岩副局长带队调研国家会展中心南广场花卉布置工作(姜逸帆/供图) 


        二、砥砺前行,努力实现新时代上海绿化工作的新目标

      “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上海绿化工作总的统领就是公园城市建设。市委决定、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由我局发的《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进一步优化“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积极破解超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瓶颈,不断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人民城市最温暖的亮色,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公园姓公,服务人民。坚持公园的公益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既有绿色又有彩色、既有绿化又有文化、既有森林又有园林、既可视又可达的要求,全力增加绿色开放空间,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体现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坚持共建共享,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在公园城市建设、管理、保护、监督和投入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和市民参与公园城市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参与建设运营的多元模式。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聚焦城市发展重点功能区域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实施路径,突破政策难点,带动公园城市的全面建设。至2025年,公园与城市更加开放融合,公园城市建设取得突破。从2021年的438座在册城市公园增加到城乡一体的各类公园1000座以上,市域绿道总长度达2000公里左右,除极个别的专类园以及古典园林外,公园原则上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新建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开放度明显提升,创建一批公园城市示范区域。至2035年,上海的公园城市基本建成,城市有机更新,公园最宜休憩,优美环境人人享有,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生态效益充分彰显。生态空间占比达到60%以上,力争建成各类公园2000座,公园分布更加均匀。有条件的新建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全面开放共享,市民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满意度显著提升。这其中特别要全面开展城乡公园体系建设,提升全域公园品质。城区内完善城市公园的服务品质,提升大型节点城市公园的生态与休闲品质,强化城市公园与各类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提升社区公园的覆盖水平,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标准,强化社区公园的可达性,与社区服务设施结合设置,满足日常休闲需求。强化口袋公园的就近服务,在中心城区等土地资源有限的空间内建设口袋公园。要彰显郊野公园的生态魅力,建设提升一批特色鲜明的郊野公园。同时,营造乡村公园,推进兼具优质生态本底、乡土文化特色与休闲服务功能的“一村一园”建设。提升开放林地的休闲功能,提升和改造现有林地资源。要全面开展蓝网绿道体系建设,强化全域公园的有机串联。推进滨水沿路两侧绿道建设,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促进生态、生活功能的有效融合,承载市民健身、休闲等功能,形成连续畅通、功能复合的公共活动空间。中心城依托商业中心步行街道、景观道路绿地以及历史风貌街区等空间,创建宜人的林荫道网络。要以“+公园”建设全面推动城区、园区、街区、校区、社区、乡村的品质提升。要面向所有人群的空间需求,加强公园与体育、文化、旅游等各类功能的有机融合,实现“公园+”。如“+体育”带动城市活力,结合公园绿地布局各具特色的市民休闲健身与运动场地、场馆,为市民提供环境优美的健身场所。“+文旅”彰显城市魅力,结合公园绿地、滨江水岸等绿色开放空间布局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图书馆及各类文旅设施,举办草地、森林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服务配套”提升便民功能,因地制宜推动社区服务设施、商业设施、停车设施等与公园绿地结合,综合提升公园绿地的空间品质与服务水平。“+安全”强化城市韧性,结合各类城乡公园空间因地制宜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与设施、雨水调蓄设施、人防设施等建设。以上这些就是上海绿化工作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要砥砺前行,一步一步、一年一年扎实推进。


2022年1月28日,方岩副局长赴上海野生动物园开展“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陈樱芝供图).jpg

■1月28日,方岩副局长赴上海野生动物园开展“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陈樱芝/供图)


        三、创新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上海绿化工作的新方法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必须要求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从而达到新的高度。我认为新方法应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体现人民性。新建改造公园、绿地前,应更广泛地听取市民的意见,这应该是我们工作的一种常态。过去我们做了(世博文化公园建设以及这次受到李强书记表扬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我们都广泛征集了民意),但我觉得总体做得还不够,还不彻底,领导意志、专家意志、设计人员意志目前在一个方案的酝酿、决策过程中的比重还比较大。我们要形成对每一个项目真听、真用的有效工作机制,真正把群众的具体意见和要求融合到每一个公园绿地的建设提升项目中去,建成真正符合广大市民所欢迎所需要的公园绿地。

       二是更加体现创新性。土地的制约、拆迁成本的不断上升,成为上海绿化建设发展的最大制约,我们除了继续花更大的力气、更大的财力投入来建设发展公园绿地增量外,更应该眼睛向内,更好地发挥存量绿地的作用,我想这是事半功倍的巧事。比如如何把现有绿地更大范围地改建成可进入的口袋公园,这其中除了我们自己管的公共绿地以外,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单位附属绿地的开放。园科院用了两年时间,通过遥感资料分析和实地踏勘,针对各区的绿化服务盲区,初步提出了上海中心城区有较高和一般可开放利用的单位附属绿地50多块,涉及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的清单。光从数量来看并不是很大,但如果这些绿地能够通过改建后开放出来,那将大大缓解各区的绿化盲区的压力。这项工作只有做到了行业、涉及到的单位、附近百姓三赢,才能有效推进。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认识、推进机制、激励政策和长效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又比如如何在城市更新、微更新中主动融入。苏州河贯通工作就是最好的例子,各相关区积极融入,跨前一步,在贯通的同时,积极争取更大的绿色空间。但这其中对一些我们原有、固有的统计指标、建设标准可能需要根据上海的实际进行创新,更多地强调融入、渗透,而淡化一味机械地套用原有的指标、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绿色城市空间为老百姓所用。同样我们自己的公园绿地也应更多地融入社会、街区,包括目前所推进的公园主题功能的拓展、社区园艺中心建设以及各区陆续在推进的公园边界与街区融合等工作。


碧水青山好风光(沈戚懿摄).jpg

■碧水青山好风光(沈戚懿/摄)


        三是更加注重基础性。行业管理水平体现的基础之一是精细化管理水平,而精细化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是数据库,只有强化了数据基础,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才能真正保证信息化的有效性,更好地推进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市级的“一网统管”平台上还没有绿化管理的相关场景应用,从这方面来看目前还是行业的短板,必须花大力气加以改善。行业管理水平体现的基础之二是技术。只有不断地加强园艺技术、栽植技术、新优品种推广应用技术以及机械化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转化,才能使上海绿化工作的专业水平领先于全国。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我想还要不断努力和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体现的基础之三是“人”,事在人为,这个“人”对行业来说是一个系统、一个体系,这当中既包括市、区绿化市容局和事业性质绿化管理部门的管理干部,也涵盖各个层面研究、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专业从业人员,这些人员绿化专业的素养、思维、理念,特别是眼界决定了市、区绿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只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行业整体的人才培养、提升、使用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上海绿化工作的整体水平,才能更好地更高水平地实现上海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


        (作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