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上海辰山植物园儿童自然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3年02月23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文/王西敏


       儿童及其家庭是城市型植物园的重要访客来源,为其提供服务是国际一流城市型植物园的重要功能。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美国莫顿树木园、纽约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植物园等都专门配备有设施齐全的儿童园,为儿童开展了大量的自然教育活动。


       一、为什么需要关注儿童的自然教育

       据2022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上海市0-14岁人口为243.63万人,占上海总人数的9.8%。而在辰山植物园每年100万的游客中,儿童数量约占据15%左右。植物园作为物种多样、景观丰富、具有科学内涵的户外场所,开展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儿童的智力、体能、个性养成等方面均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在儿童的成长发育阶段,户外场景中的自然元素更容易激发儿童的环境感知能力,如植物营造的隐蔽空间、植物的果实等会引发更多的创造性游戏,而相对复杂的自然景观特征更能促进儿童体能的发展,如爬树、在木头上保持平衡、滚草坡等。在绿化好的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儿童的紧张、焦虑、疲劳等消极情绪更快消减,还能显著降低成年后患上精神疾病的风险。在自然中的体验和学习能提升孩子们的学业表现、专注力、行为表现和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并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恒心毅力。


参观植物园标本馆.jpg

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标本馆


       二、辰山植物园的自然教育实践

       在长期的实践中,辰山植物园已经有一套较为全面的面向儿童及其家庭的科普体系,近年来更是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了针对儿童的自然教育工作。

      (一)注重课程的连续性

       长期以来,植物园举办的科普活动往往以单次为主,活动和活动之间缺乏连贯性,受众的粘性较差;同时对参与人的要求也较为含糊,往往出现参与者年龄差别较大,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辰山植物园开始推出系列课程——“小植物学家训练营”,分成“像植物学家一样观察”“像植物学家一样实践”“像植物学家一样思考”等初、中、高三个层级,在年龄上分别对应小学3-4年级、5-6年级以及初中1-2年级,确保参与者的年龄在同一水平。其中每一个层级又分4次内容,以初级为例,4次课程分别为“玩转树叶”“有用的茎”“花朵的秘密”“种子的旅行”。每周末开展一次,同一批学生要参加4次课程才算正式完成初级班的学习。这样就确保了参与者经常到植物园参加递进性质的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参与者赋能

       传统的植物园科普教育活动把参与者当成被动接受教育者来看待,受众一旦脱离了植物园特定的环境,很难将其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到日常生活中。为此,辰山植物园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参与者的能力。在“昆虫旅馆”的项目中,参与的儿童不仅了解昆虫知识,还能够通过亲手搭建昆虫旅馆,直观地看到由于自己的参与而为昆虫做出的贡献。儿童获得的昆虫知识、生态知识、搭建昆虫旅馆的能力,可以较为容易地迁移到其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生活的校园和小区进行类似的活动,这种赋能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能够加强参与者的信心,引发其后续对环境友好的行为。

      (三)注重活动的游戏属性

       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往往被成人所忽视或误解。“游戏”通常被视为和“学习”是相矛盾的。而自然教育强调“游戏精神”,注重把自然体验融入到游戏的过程中。辰山植物园把游戏本身作为自然教育活动的内容,如在植物园内开展乐高搭建活动,在自然的环境中享受自由拼搭的乐趣。此外还开展“攀树”活动,把户外体育和自然教育相结合,攀树过程中对各种高度和空间的探索给予儿童自我挑战和控制风险的锻炼机会。“攀树自然体验”还通过香樟树的认知活动、对大树感恩等环节,了解香樟树的知识,培养对树木的情感,体现了植物园自然教育活动的特色。


攀树自然体验活动.jpg

攀树自然体验活动


       三、辰山植物园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辰山植物园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一)重视移动设备在未来教育场景中的使用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辰山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已经开始使用移动技术,如在植物铭牌上标识二维码,游客扫描后可以获得更多植物信息;在游览的重点区域设置标识牌,游客可以通过扫码回答问题等,但是在户外自然教育课程中使用移动设备尚不多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移动设备的前期投入较大,往往需要第三方公司开发和维护,开发周期较长,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此外,自然教育本身是由于儿童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缺乏和自然的接触而产生的,自然教育工作者对在户外场景中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存在排斥感。然而,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个被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移动设备介入户外自然情景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已有研究表明,移动设备的使用会增加儿童自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升儿童的自然知识水平,增强儿童的自然连接感等。


夜游植物园.jpg

夜游植物园


      (二)加强对植物园自然教育效果的评估

       从当前国际植物园科学普及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科普研究工作,一方面要以当前开展的大量科普活动为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工作。主要是熟悉评估方法,了解项目对受众在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为改进和完善科普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要找准当前植物园领域科学普及工作的热点问题,加强植物园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保护生物学、脑科学、传播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行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深入探讨与环境相关的行为是如何被影响和改变的,人和自然的连接如何有效建立等前沿问题,在国际植物园科学普及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和国际同行共享经验。

      (三)引领长三角植物园科普教育的发展

       为促进长三角植物园科普资源的全方位整合,2022年11月1日,上海辰山植物园联合上海植物园、江苏省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和苏州市植物园、浙江省的杭州植物园和宁波植物园,以及安徽省的合肥植物园等7家成立时间较长、实力较为雄厚、在区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植物园作为发起单位,成立“长三角植物园科普联盟”并举办了首次长三角植物园科普工作研讨会。长三角植物园科普联盟成立以后,将推进各植物园之间的展览共享、项目共研、教育共推和人员交流,落实植物园科普教育、展示、收藏和研究等各方面的深入交流,实现长三角地区植物园科普服务的联动推进。长三角目前约有各类植物园20余家,随着工作的推进,将吸收更多的成员加入。

       当前,以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公众教育为重要使命的现代植物园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辰山植物园作为中国年轻的第三代植物园的代表,在服务城市儿童及其家庭上的不断创新,其实质是植物园整体在新形势下发展的一个缩影。辰山植物园将秉承“精研植物·爱传大众”的理念,与社会、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从有形的园子到无形的平台转变,创建“辰山模式”,在全球的语境下重新审视当代植物园的价值,在新时期继续有所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宣传部部长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