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发挥高校优势,大力推进自然教育工作
发布时间: 2023年02月23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文/赵常青 潘利平


       自然教育是确立人与自然正确关系的根本教育。高校作为教育资源的聚集地,可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源环境优势,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助力自然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扎根心底。  


微信图片_202211301535202.jpg

和孩子们一起探究雨水生成的奥秘


       一、集聚专业资源,联合创业团队,搭建自然教育平台和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下属的崇明生态研究院是上海市林学会(上海自然教育总校)第二批授牌的“上海市自然教育学校(基地)”,拥有规范有序的体制机制,是集科研、科普、教学、办公、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教育基地。 

       目前,崇明生态研究院依托高校的专家学者、管理及技术资源,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创业团队“無亦無美育”,搭建了集课程研发、授课、后勤保障、技术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团队,形成以专家学者领衔、硕博士团队授课的自然教育模式,共同为自然教育事业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民心。如何让生态文明理念在青少年心中开花结果,成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阵地。 

       崇明生态研究院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方针,面向大中小学生,将生态道德教育、科学审美教育、生态常识教育、劳动教育和自然野趣教育牢牢结合,五育并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自2021年10月崇明生态研究院被授予“上海市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以来,研究院的专家团队联合“無亦無美育”教育创业团队等开展了自然教育、大学生实习等活动30余次,受众1000余人,活动对象从小学生到大学生。 

       目前,崇明生态研究院联合“無亦無美育”教育创业团队,以崇明三岛为主要阵地,以自然教育为主题,以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为切入点,结合崇明生态研究院的生态环境、减排增汇和监测评估与决策支持等重要研究领域,构建自然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主要包括:针对崇明自然、人文等特色设计的游学营(研学营),针对节气设计的二十四节气课程,以及针对七十二物候设计的自然美育系列课程——古诗词中的动植物。 

       围绕“生态之岛”“河口之岛”“城市之岛”和“星空之岛” 四个维度,研究院设计了多个课程,涉及生态、环境、生物、地理、天文等领域,并推出“两日游学营”与“四日研学营”,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二、完善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崇明生态研究院在未来将结合崇明及杭州湾北岸的区域特色,充分发挥科研、人才、设施等资源优势,将科研成果科普化,科普成果产品化,建立以“一中心三站点”为核心的集科研科普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艺术教育、生态劳动教育、青少年课外实践、大学生野外教育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让每一片绿叶自由舒展。 

      (一)回归自然,营造富有生命的“自然学习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崇明生态研究院在未来发展中,将以研究院特色学科领域为载体,充分利用研究院的科研场地,结合周边及本地区自然资源,营造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自然教育场地,为课程不断注入新内容,实现“足不出户”的自然教育。比如:在长江三角洲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崇西科研场地的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修复、湿地蓝碳等自然教育主题,将科研和自然教育融为一体,相互成就;在崇明生态研究院实验室及周边开展以浮游生物、鱼类、昆虫、鸟类、植物等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教育。

      (二)心向自然,打造自主专业的自然教育师队伍

       教师是自然教育的“舵手”,在实施自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素养尤为重要。崇明生态研究院在未来将更加重视自然教育师的培养,形成稳定的自然教育团队。在未来,崇明生态研究院将以专家教授团队的专业知识为支撑,培养更多的硕博士生、周边学校初高中教师,指导其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定期打卡交流规划进度,逐步厘清发展思路,进而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自然教育工作者。        

      (三)钟情自然,引领青少年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生态文明新风尚最积极、最活跃的倡导者、引领者。崇明生态研究院在未来自然教育过程中,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态科学思想和生态文明观。


       作者:赵常青 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副院长;潘利平 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由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