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放月活动——家门口的科普走进普陀真如街道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20230807090618710_D2 图片1.jpg

20230807090629383_D1 图片1.jpg

20230807090642386_D1 图片3.jpg

20230807090719741_D3 图片1.jpg

20230807090739102_D3 图片2.jpg

20230807090748228_D3 图片4.jpg

20230807090759223_D3 图片3.jpg

20230807090914027_D3 图片5.jpg


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加深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了解, 8月1日-8月3日,由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指导,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承办的以“家门口的科普——建设美好低碳无废社区”为主题的“政府开放月”环保科普活动在普陀区真如镇街道星河党群服务中心(普陀区真如垃圾分类科普馆)举办,共30名社区小朋友参加,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让小朋友们了解垃圾分类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第一天:分组初相识,认识低碳生活

宣讲老师首先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了低碳社区的概念,通过低碳手册的学习,向小朋友介绍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什么是低碳?”“什么是生活碳排放数据?”生活中各类电器的使用换算成碳指标是多少,比如1棵树一年能吸收18.3公斤碳排放,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节约用水、垃圾资源再利用,等同于减少碳排放。小朋友们从老师的讲解中明白到了,低碳生活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微小小事做起,汇聚成大大的力量。

课后小朋友们参与了低碳绿色种植体验,身体力行,纷纷化身种植小达人,亲手种下了薄荷、鸡毛菜、蜀葵等绿植与蔬菜,更好的践行了低碳减排的环保理念。

第二天:认识垃圾分类,学习再生循环利用

小朋友们迎来了非常期待的普陀区真如垃圾分类科普馆的参观。宣讲老师带着同学们开展一段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置的探索旅程,从各类垃圾的分解时间处理方法,到社区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案例。在垃圾变肥为宝的同时,清洁了环境也美化了家园,垃圾无处不在,它们可以转化为资源,被重复利用。”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闪亮着。

课后,小朋友们轮流将课上学习到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科普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语言,用稚嫩的声音,声情并茂地为大家介绍,互相学习补充,共同成长。

第三天:动动小手,DIY环保袋

宣讲老师带领小朋友进行“垃圾分类和低碳无废社区设计”课程。小朋友们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独特的构想,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对绿色节能低碳生活的理解,大家还一起交流,欣赏和分享自己绘画作品所蕴含的低碳环保想法,培养了小朋友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低碳意识和行动习惯。未来的低碳社区建设需要每一位公众的参与,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打造美好低碳无废社区!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