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76号“关于在规模较大的公园内设置12周岁以下‘儿童骑行区域’的建议”的代表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感谢您对本市公园城市建设和公园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关注与支持。儿童是城市的未来,拓展儿童自由、安全的户外活动空间,既是城市温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结合公园城市建设,上海不断推进公园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与提质升级,完善公园服务功能,打造更加开放、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儿童友好绿色空间。
一、本市公园城市建设情况
按照“十四五”规划“千座公园”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目标,不断夯实生态基底。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类公园达到973座,其中城市公园512座,口袋公园341座,乡村公园119座,主题公园1座。近年来建设完成三林城市森林、桃浦中央绿地等一批高品质公园绿地,40座环上公园先后建成开放。2025年,本市将继续新增各类公园120座以上。
二、公园儿童友好基本情况
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本市公园不断拓展儿童友好空间、提升适儿服务能级、丰富儿童活动体验。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22年出台《关于加强公园绿地适老适儿设施建设和服务的通知》,提出公园绿地完善适儿设施建设等要求。2024年制定《上海市儿童友好公园认定标准(试行)》,提出环境安全、场地适龄、体验多元、规范运维等儿童友好内容。二是推进空间建设,结合公园新建改建,推进儿童友好设施建设与提质升级,近年来,和平公园、长寿公园、彭浦四季公园、汤巷公园等一批公园充分融入儿童友好理念,增加了组合滑梯、攀爬网、篮球场、足球场、自行车道等各类休闲游憩、运动健身设施,为儿童健康活动提供丰富的场地和优美的环境。三是丰富主题活动,各公园结合自身特色,面向儿童和家庭举办“暗访夜精灵”、“小小动物学家”、“亲子嘉年华”等科普、亲子活动。
三、公园儿童骑行空间的探索与拓展
近年来,随着骑行活动的兴起,本市公园绿地、绿道建设结合市民游客需求,因地制宜地探索拓展儿童绿色、生态的骑行空间。在政策指引方面,2016年《上海市绿道建设导则(试行)》,提出绿道为慢跑、散步、骑车等户外运动提供场地的功能要求,2022年《上海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中提出滨水街区慢行通道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实现骑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的三道贯通。在空间建设方面,一是结合绿道建设,增加骑行空间,如黄浦滨江绿道(南浦大桥-企业联合馆)、浦东滨江绿道(东岸贯通)等,外环绿道长宁段目前已全面贯通,全长6.25公里,宽6米,沿途设置5处驿站,成为备受欢迎的亲子骑行圣地。二是结合公园绿地新建改建,增设各具特色的骑行空间。如浦东新区秀南公园结合特色起伏地形,设置多样化线路和不同难度的儿童专用泵道,允许12寸以下儿童自行车进入,周边配套儿童乐园、帐篷草坪等设施,成为亲子游憩打卡地;浦东新区汤巷公园除设置有儿童泵道区外,以“骑行+跑步+慢步道”组合构建环形骨架,总骑行线长度达2.5公里;普陀区长寿公园、宝山区丰翔智秀公园等设置智慧单车设施,将单车骑行与喷泉巧妙融合,为户外运动增添独特趣味性。三是根据周边游客需求和场地实际条件,优化管理要求。普陀区绿化部门对区公园儿童自行车制定入园规定,区4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如半马苏河公园、桃浦中央绿地等,允许10岁及以下儿童在监护人陪同下带不大于20寸的儿童自行车入园,同时提出车速、禁止骑行区域、安全防护措施等具体要求。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未来,我局将结合绿化“十五五”规划编制以及公园管理条例修订调研等工作,持续关注公园儿童友好及骑行空间营造。
一是结合环城生态公园带和“千座公园”建设,继续推进公园绿地、绿道亲子骑行空间拓展。根据《环城生态公园带环上功能提升总体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构建外环绿道系统,逐步打通绿道断点,除重大市政交通节点外全线基本贯通,形成步行道、骑行道功能兼备的外环绿道体系。2025年将实施建设三林环外(上南路-杨高南路)绿道、2025浦东新区环城绿带绿道专项工程等。青浦区上达中央公园北园将结合公园规划设置骑行环路,该环路将衔接儿童自然探索乐园及青浦环城水系绿道骑行系统,为儿童提供更丰富的骑行体验空间。
二是鼓励增加公园儿童专用骑行空间。目前,本市公园中针对儿童专设的骑行场地以体验感、运动性更强的泵道形式为主。下一步,将持续关注儿童骑行活动需求,在公园建设中充分结合项目功能定位,鼓励有条件的公园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儿童专用骑行区,确保儿童骑行安全性和趣味性。如嘉定区苏河源公园将通过设计优化,在儿童活动区内增设儿童骑行专用泵道,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骑行需求。
三是指导优化儿童骑行区域管理。鼓励公园管理单位研究制定公园儿童骑行活动管理规定,明确骑行区通行规则和注意事项,如佩戴头盔、严禁追逐打闹、儿童骑行必须有家长监护等,引导儿童规范骑行,鼓励有条件的区域按年龄段设置低龄儿童骑行专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