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市绿化市容局召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三周年专题座谈会,会议由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主持,生活垃圾管理处徐处长、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党委傅书记、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金主任、同济大学何教授、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邰副院长,解放日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等媒体记者、黄浦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姜欣、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华沁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王爱英、爱芬环保理事郝利琼参加。
会上,徐处长首先介绍了《条例》实施三年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接下来,与会代表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持续做好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如何看待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与“双碳”工作关系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黄浦区绿化市容局姜副局长则表示,区内所有街道目前都已经恢复了常态化垃圾分类管控措施。同济大学何教授表示,探索垃圾分类的减碳价值,能够更科学地指导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发展与调整。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都是减碳低碳最有效率的途径。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邰副院长透露,已于6月9日上线小程序“固废碳管家”,让市民直观看到垃圾分类是如何服务于减碳。华沁居委会党总支王书记表示,“定时定点”在上海推动垃圾分类取得实效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最后,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垃圾分类三年来,垃圾的组分在变化,垃圾分类的体系也是不可逆的,市民的投放、消费、生活行为也在改变,城市的环境面貌和治理能力也在改变。虽然疫情为垃圾分类按下了暂停键,但疫情造就的“熟人社会”也对垃圾分类快速回到原来水平有积极影响。下一步,上海要着重探索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增加源头减量等问题。
据了解,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达6141吨/日、湿垃圾分出量达9446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达2吨/日,干垃圾处置量达14787吨/日,相比2019年上半年,分别增长了1.3倍、72.9%、13.9倍,下降了27.8%。持续显著的“三增一减”,是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及价值认同闭环成型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本轮疫情暴发前,上海居民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约为95%,约14.32万市民参与了垃圾分类工作满意度评价,98%以上市民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