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开启国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03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1111.jpg

1119.jpg

1843.jpg

5932.jpg

A11A2309.jpg

A11A2355.jpg

A11A2382.jpg

A11A2491.jpg

3月27日至28日,上海植物园温室管理中心团队赴浙江遂昌、龙泉、庆元和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国兰资源调查和可持续利用专题调研与合作洽谈。此次调研旨在推进上海植物园华东地区的国兰综合保育网络建设,协同地方国兰保护和研究机构,学习当地兰圃和兰协在栽培驯化、科普活动、兰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了解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发展瓶颈,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团队还对当地国兰的生境、保护现状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开展了兰科及其伴生苔藓等物种的引种迁地保护等工作。

浙江省和江西省是华东区系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两个省,森林覆盖率均位于全国前列,两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分别有11个和16个,也是华东地区兰科多样性较高的省份。此次调查包括了浙江丽水的遂昌县、龙泉县和庆元县,以及江西抚州地区的资溪县,两省上述地区分属武夷山系的余脉和北部西侧,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丽水地区是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源头,历史上以盛产名贵寒兰、春兰和惠兰而闻名,当地兰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国兰的栽培驯化和选育方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此次调研,上海植物园魏宇昆正高级工程师和顾俊哲助理工程师深入当地林业管理部门,与林场工人、保护机构和兰友进行了深入交流,考察了国兰野外分布种群、国兰苗圃、国兰市场和资源保护现状。通过调研交流,了解到当地国兰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和系统性问题,了解到私人兰花爱好者和社会上对兰花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国家对野生兰花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在对兰花保护观念和法律意识逐渐转好的大背景下,以兰花为代表的,以往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花卉产业如何转型发展,成为摆在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植物保护战略必须直面的问题。鉴于国兰文化和栽培历史悠久,国兰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深入人心,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仍然任重道远,野外采集和市场交易仍需进一步规范,也需要植物园、保护区、地方林业部门等相关科研及保护机构在科学传播、技术推广、信息共享、协调沟通方面花更大的力气,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我国特有的兰科植物资源。

上海植物园在国兰的迁地保育、栽培驯化、文化传播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专业团队,国兰栽培技艺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方兰协和兰花爱好者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加之华东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当地栽培兰花技术成熟,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这些均为未来支撑地方国兰的科学研究、可持续利用和科普教育,为长期开展国兰的保育、回归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