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放月讲座预告:城市绿地与生物多样性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Desktop23.jpg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独特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是连接人与自然环境的重要纽带,关系到城市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的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城市绿地作为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如何持续提升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为居民近距离提供丰富生态产品,已成为公园城市建设时代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热点。

本期讲座,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结合政府开放月活动,组织东北林业大学的胡远东副教授、复旦大学的王放研究员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俞霖琳专家,将从以下3个方面交流如何提升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

n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恢复策略

n 城市野生动物的快速变化和保护管理

n 高密度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报告一: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恢复策略

主讲人简介:胡远东,生态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研室主任,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访问学者,兼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风景园林》青年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生态设计、城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等。主持和参与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各类科技奖励5项,近5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和优秀学术论文奖励32项。

 

报告简介: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保障,对维持区域和城市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持续不断地扩张导致自然生境破碎化和大量自然植被的消失,城市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同质化等多种威胁。因此,深刻理解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和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过程中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报告将阐述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并结合案例实践探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的理论与方法,为今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保育以及生态友好型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报告二:城市野生动物的快速变化和保护管理

主讲人简介:王放,动物学博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市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仲英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时空机制,聚焦包括城市化在内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度城市化背景下上海城市哺乳动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研究”和“秦岭山脉大中型哺乳动物群落动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等20余项课题,组织实施了上海全市的哺乳动物监测网络构建,参与了上海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方案制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修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Conservation Letters、Biological Conservation、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篇,出版专著四本。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专家组专家、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等职务,兼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报告简介:

城市化过程中的野生动物的变化往往比人们所了解的更加复杂修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Conservat但是另一方面,中度干扰提高空间异质性、人类活动提高生产力、野生动物主动适应城市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本报告将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三个和城市野生动物息息相关的问题:(一)城市野生动物发生了哪些快速变化;(二)如何构建城市野生动物监测体系;(三)公民科学等创新的组织形式,如何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报告三:高密度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主讲人简介:俞霖琳,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上海保护项目高级经理,主要负责上海城市保护项目致力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伦敦大学学院(UCL)环境科学与环境社会学硕士。2017年开始负责上海城市生境花园保护项目,主持并参与第一个生境花园试点落地,推动生境花园试点网络搭建。此前在上海东滩保护项目,和保护区一起合作致力于保护迁徙水鸟以及其栖息地的修复。加入TNC之前就职于国际咨询公司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为多个领域的公司提供顾问咨询服务。长期与项目科研人员参与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进行的海外考察及野外实验调查,如中美南美洲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野外实践考察,伦敦城市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河流(Deptford Creek)修复项目,英国兰开斯特Bowland森林wland理咨询工作,等。

 

报告简介: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也是提供对人类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的商品与服务的基础,它们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核心支柱。受城市化影响,全球15%的脊椎动物濒临灭绝,12%陆生特有物种所处的生态区域,受到城市扩张的高度威胁。城市绿地中的植被与水体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也是城市居民接触自然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制定高密度城市中的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兼顾人类社会及野生动植物收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对于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多元生态价值至关重要。本报告将介绍全球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实践案例,结合上海长宁区生境花园项目,探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政策制定,设计运营,科学评估,长期稳定地落实保护措施,为今后高密度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智慧。

 

报告时间:2023年8月10日(周四),14:00

线下报告地点: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徐汇区龙吴路899号)422会议室

线上参与方式:输入腾讯会议号或长按识别海报二维码直接参与

会议号:137145440

会议密码:50077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