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它们是一群高挑美丽而优雅的大、中型涉禽,鹤科分为鹤亚科和冕鹤亚科2亚科,4属,15种。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又称为“仙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而鹳科鸟类共17种,国内常见的是东方白鹳和黑鹳,鹳类虽然不如多数鹤类那么高大和吸引眼球,但是却有它们独特的魅力,下文将详细介绍给读者朋友认识。
上海动物园有各类鹤鹳十余种,鹳与鹤都是涉禽,都有适于水边生活的长腿和长嘴,但分类上属于不同的“目”。鹳属于鸟纲鹳形目,鹤属于鸟纲鹤形目。上海动物园的鹤鹳种类较为齐全,有富有传奇色彩的丹顶鹤、高挑纤瘦的白枕鹤、美丽优雅的蓝鹤,有高大结实的肉垂鹤、颈部一抹亮丽的赤颈鹤、小巧如闺秀般的蓑羽鹤,更有洁白无瑕的东方白鹳和活动敏捷的黑鹳。
如果你有机会游玩上海动物园,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鹤鹳,从外形上看,虽然鹤与鹳长得相当象,同样的羽衣覆体,长长的嘴,修长的大长腿,飞翔起来也同样姿势优美。不过如果你有机会靠近细看的话,也是可以发现它们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莫过于它们的身材了,虽然鹳类与其他多数鸟类相比算是有着一双大长腿,但是和鹤一比仍然是相形见绌,此外,有些鹤的头顶部、颈部会有亮丽的颜色妆点,鹳类的整体色调则比较单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鹤类可以称其为高富帅。此外,从生理结构角度看,由于鹳类没有鸣管,它们不能发出像鹤类那样发出直冲云霄的嘹亮叫声,如果需要警戒之类的发声,只能通过快速击打嘴部,发出哒哒哒的敲打声音。
不过鹤虽然气宇轩昂,却有一个的弱点。它的后趾很小很无力,所以不能上树,运动范围多在低洼地。而鹳正相反,它的后趾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自己在树上的活动,国人常以“松鹤延年”祝寿,但其实可能是诗画家们观鸟,把高栖树梢的鹳与一鸣惊人的鹤视为同类,误以为是鹤。由此可见,国人对鹳也是非常喜爱的。此外在西方有一种鸟名字叫“送子鸟”,据说,送子鸟落在谁家屋顶造巢,谁家就会喜得贵子,幸福美满。因此,在欧洲的乡村,经常能看到住家的屋顶烟囱上搭着一个平台,那是专为送子鸟造巢准备的。这种神奇的送子鸟就是东方白鹳的亲戚-----欧洲白鹳。在古希腊文化里,白鹳被视为神圣之鸟,在欧洲各地有很多以白鹳为主题的装饰:外墙上的陶瓷鹳,花园里的铁质鹳,窗纱上的丝织鹳,盘旋在烟囱上的飞翔鹳等等。
在野外鹳类主要以鱼、虾、蟹和蛙、蜥蜴等小动物为食,而鹤类除了吃鱼、虾等动物性食物, 也以吃谷物、块茎、植物茎、叶等植物性食物。鹤的幼鸟是早成鸟,一出壳就能自己行走,避免敌害攻击。鹳的幼鸟是晚成鸟,出壳后不能自己行走,需亲鸟随时看护、保温。它们幼鸟的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长期的对于自然条件适应的结果,鹤类一般为地面巢穴,它的结构极为简单,隐蔽性差,所以一出壳就会面临各种威胁,幼鸟需要尽快自己行走以避免天敌伤害。鹳的巢可以在树顶、屋顶、崖岩,隐蔽性和防御程度都要强于地栖类,天敌不容易发现,它们可以淡定地抚育幼鸟。
在上海动物园,这些鹤鹳生活在一个安静舒适接近它们野外生存的环境,在这里它们可以尽情嬉戏,有时它们互相追逐,跳出那鹤类独有的对舞,煞是好看。照顾好它们的饮食起居是饲养员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每天都会为它们量身定制可口营养的食物,为了保持它们的野外捕食习性,饲养员们时不时地会刻意增加它们的取食难度,例如在水里放入泥鳅之类的,而它们似乎并不嫌麻烦,反而左突右啄吃得不亦乐乎。每年的繁殖期又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它们就地取材叼取树枝、羽毛之类的材料做巢,有时饲养员们也会提供些稻草帮助它们做巢,鹤与鹳都是很负责任的鸟类,产卵孵化以后它们几乎寸步不离巢区,雌鸟主要负责孵化,而雄鸟在警惕地保卫着一家的安全,此时即使每日和它们接触相熟的饲养员也不得靠近,如果距离过近它们会不顾一切地驱赶攻击入侵者,此时饲养员们要做的就是为它们营造安静的氛围,每天在离它们稍远的地方将食物放置好就悄然退出,出壳后它们抚育小鹤鹳的过程也是很艰辛的,饲养员们在动物观察,饲料配制方面会及时做出调整,为它们的顺利成长保驾护航。
鹤鹳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过大量足迹,有的出现在邮票上,有的出现在古代陶瓷上,有的在帆布油画里,也有的在动漫作品里。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各种鹤鹳的艺术作品以及上海动物园实拍的部分鹤鹳,以后有机会我们将为大家进一步详细介绍这些图里面的每种鹤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