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猪展区微更新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09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豪猪展区与獐展区的无视野隔障一直都是乡土动物特色展示中的亮点之一,两个相辅相成展区让人误以为獐和豪猪生活在一起,然而3年过去了,两个展区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獐子生活的环境依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而豪猪展区尽显“末世焦土”风格。

有些人就想问为什么,原因不乏这几个,一是豪猪破坏能力很强,豪猪是典型的啮齿动物,所以磨牙是少不了的行为,加之在啮齿家族中的大体型,磨牙的破坏力也是成倍增长,而且是啥都啃的类型,下至刚出芽的青草,上至PVC管,没有啥东西啃不下来的,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好挖坑打洞,饲养员填坑的速度赶不上其挖坑的速度,实属是被“坑”惨了。二是展区的豪猪密度太大,二十多头豪猪把展区原本的绿地践踏得体无完肤,且过高的密度会严重影响其幼仔的存活率。三是整个豪猪展区地面是向游客面倾斜的,多年的雨水洗礼和挖坑之举,使展区泥土流失严重。

为了让豪猪展区能重获新生,做好“我为动物改造家”工作,饲养员一起齐心协力,商讨制定方案,最终敲定三步走的初步方案:

第一步需要优化现展区内的豪猪种群,减少动物密度,过多的豪猪对环境破坏是巨大的,

也不利于幼仔存活,为此饲养员们决定抓几只豪猪到后场笼舍。抓豪猪可不是轻松的事,豪猪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全副武装的豪猪刺,如果用一般的网套法容易导致豪猪刺大面积的刺脱落,所以优先采用引诱或驱赶法让豪猪进入运输笼。

第二步是防止展区泥土的流失,饲养员们搬了几根台风天倒伏的树木进入展区。并对展区内原有的倒伏树木进行规整,围成一个小木坛,然后开始往里填土,当然填的土也是之前展区流失到排水沟的,在做丰容的同时还疏通了排水沟,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然后饲养员们移植了一些麦冬、竹子等植物,再拿来轮胎作为基础也填上土,种上树,这样对植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让豪猪啃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即便展区内的植物被啃食,也能保留下泥土,之后可以尝试撒种子等操作。

第三步减少豪猪挖坑打洞的行为,有时候高温,也会大幅增加了豪猪挖洞行为(更想往阴凉的地方钻),考虑到展区猛烈的太阳直射,饲养员们利用倒伏的杉木做了一个凉棚支架,再用毛竹枝搭建了顶棚,一个晌午简易的凉棚就搭建完毕。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