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 厅堂,厅堂,什么叫厅,什么叫堂?
发布时间: 2020年10月09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苏州古宅中,厅堂是建筑的主体结构,严格来讲,厅与堂是有区别的。现在往往统称为“厅堂”。木梁架用扁方木料(扁作)的称为“厅”,用圆木料(圆作)的称为“堂”。 后来,厅和堂的梁架既有扁作也有圆作,统称为“厅堂”。厅堂是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建筑物,也是传统宅第的主体建筑。作为住宅主体建筑的厅堂,主要用于接待宾客,举行重大庆典,以及家庭聚会、议事、宴会等。其形制要求宏伟精丽,讲究装饰。

不少古宅的名称往往用大厅的名称代替。比如,苏州卫道观前潘宅,称为“礼耕堂”。苏州地区传统的厅堂,明间用抬梁式,稍间两端的山面用穿斗式。此种混合结构,是苏式厅堂的一大特点。所谓“抬梁式”,即一根梁上托住四界椽子屋顶的重量。省去脊柱,使梁下得到较大空间,也节省了建筑用材。据考证,抬梁式木构架在春秋时期就诞生了,苏州香山帮匠人继承并发展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建筑工艺。

苏州地区传统宅第的厅堂多喜建轩。轩者俨然如假屋,双层屋顶。轩的位置多数设在内四界之前的步柱和檐柱之间,有的在廊柱之间。有单轩,也有多轩连缀,还有前后置轩。苏州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厅即以数轩相连,称之为“满轩”。轩用梁、檩、椽等木质部位组成。有的椽如船篷,称船棚轩。椽如鹤颈多曲,称鹤颈轩;椽如菱角的称为菱角轩椽如壶柄的称为茶壶档轩还有独檩弯椽的,称为一支香轩。

对于厅堂来说,无轩也可,有轩则更加生辉,使厅堂在朴实庄严中显示秀丽豪华。厅的形式按建筑结构和外观可分为:大厅面阔三间或五间居多,面临庭院或天井的一面,于柱间安置一排长窗。四面厅建于园内,面阔也多为三间或五间,四面敞开,便于四面观景。四周围以回廊,窗置于步柱之间,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沧浪亭的” 面水轩“、吴江同里珍珠塔景点的”清远堂“。鸳鸯厅进深较大,平面略作方形。厅内以屏风、纱隔、地罩等将厅分为前后两部分、一般前部朝南为阳,后部朝北为阴,似两厅合并而成。南部宜于冬春,北部宜于夏秋之用。苏州东花桥巷汪宅,有一座罕见的双层鸳鸯厅。全名“偷步柱花篮厅“。

它的特点是建筑物的明间,中间的步柱不落地,悬在半空。其下垂的柱端雕刻花篮等饰物。

如苏州狮子林的”水殿风来厅“。荷花厅厅临水而建,面对荷花池。面阔多为三开间。南北开敞,东西山墙封闭。厅前有宽敞平台,供观赏荷花,荷花厅之名也由此而来。花厅花厅前庭园多布置花木山石以构筑幽雅环境,供主人起居生活并且做会客之用。花厅梁架多为卷棚顶,少数也做成花篮厅式梁架。花厅在苏州官宦显贵家宅第中多见,如苏州南石子街潘祖荫故居内,有一座花厅名“竹山堂“。对照厅对照厅是前后对称的两厅,中间间隔一座小院,

构成大门相对的对照格局。两厅的体量大小和构架形式基本相同。常见的有对照花厅、对照书斋。如苏州大石头巷吴宅,有一座少见的对照厅。门厅和轿厅体量不大,实际上不属于厅堂制式。门厅实际上是大门,只是将门建成厅屋的形式。苏州传统高门宅第的大门,不仅仅是一个大门和一条过道,而是建成屋宇形式,称为“门厅“。轿厅俗称”茶厅“,体量也不大。它位于门厅之后的第二进,是方便主人或来访客人入宅停轿,为轿夫等随从人员喝茶歇息之地。这些各式各样的厅堂样式,是苏州历代工匠们心血的结晶,它们既代表苏州古建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集大成者。

微信图片_20201009144339.jpg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