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之静境与东方园林
发布时间: 2021年07月19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禅之静境与东方园林的发展,其思想不仅渗透到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之中,而且对日本的园林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古代住宅建筑,一般都有中轴线,采用均衡对称的布局方法,高档的还采用廊院结构,禅寺和其他寺庙的建筑结构也是这样。

唐宋时代,禅宗无造塔之风气,这样更有利于禅寺的总体布局。

此外,当时社会上庭园建筑很发达,不仅贵族、官僚、地主们到处营建别墅,在衙署内也多附建花园。

寺院建筑多数选择环境优唐宋以来禅宗风靡一时,影响深远,以至于士大夫几乎“人人谈禅”。随着禅宗美的山林,因为这样便于信徒修禅,不为俗念所扰,所以庭园之幽也成为禅林风景之一。禅宗坐而修禅,为其不二法门,故禅刹都有坐禅堂。

坐禅务于不寐,饮茶可以提神,令人少眠,这样禅僧与茶法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堂”、“茶斋”随之兴建。

寺院饮茶之风对社会影响极大,不但是自身需要,同时也是接待贵宾的礼节。茶堂的位置一般设在法堂后寝堂前。提及茶堂、茶室,就不能不提到日本。552年,佛教东传,中国园林对日本的影响扩大,禅僧的生活态度以及携来的茶和水墨山水画等都对日本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日本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变化。禅、茶、画三者结合而成的审美情趣,使日本庭园产生一种洗练、素雅、清幽、写意的风格特色,随着茶道的发展,在日本兴起了茶室和茶庭。

日本禅宗庭园

茶庭大体上可以分成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通常称为露路、露地)三种,其中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又因茶庭区划不同而有一重露地、二重露地、三重露地三种,三重露地则有外、中、内三区庭园。

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自院门至茶室设置一条园路,两侧用植被或细砂铺于地面,栽植树木,配置岩石,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中门、待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石灯笼(照明用)、洗手钵、飞石(即步石)、延段 (石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设备。

书院式茶庭的特点是在庭园中各茶室间用“回游道路”和“露路”联通,一般都设在大规模园林之中,如修学院离宫、桂离宫等。

茶庭,又叫露地,有很强的禅宗意境。在进入茶室的一段空间里,一般会按一定路线布置景观,以拙朴的飞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联想到清冽的山泉,以沧桑厚重的石灯笼来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

我国私家园林的兴起与发展,也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吻合的。

文人将人生意义的反思和玄想依托于宗教,有的干脆念经吃斋,表示对凡尘世俗的遗弃,专心研究觉悟之理。

苏州留园东部是园主生活起居的场所,其中伫云庵、参禅处、亦不二亭构成园主佛事活动的场所,反映出园主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关系。

伫云庵为一长方形小院,有泉有峰,清爽宁静,参禅处在冠云楼偏东,内有对联:儒者一出一入有大节;老者不见不闻为上乘。其下联表明参禅时必须保持心境清静,不为尘虑所扰。《宝积经》说:“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无尘凡杂念,依靠内心的、本我的正真正觉,这才是佛教的至高之境界。对联的佛教思想与苏州私家园林主标榜出世隐逸、嘲讽官场名利的主题十分相契,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亦不二亭之名出《维摩洁经·不二法门品》,文殊问维摩话,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洁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此公案意为不假语言文字,靠“悟”直接入道。

留园东部为“静中观”,它是东部建筑群的核心,庭园不过40平方米,四周墙廊回复,交互错叠,虽有走廊可循,洞门空窗相望,但近在咫尺的可望之境,却不可一步抵达。

由于廊、门洞、空窗对视觉的引导,使人觉得四面空透、景外有景、蜿蜒无尽,向来被视作古典园林建筑的上乘之作。

且不论建筑上的艺术性,仅静中观的建筑形式就可以激发观者对禅的思考。

刘禹锡诗写道:“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面对复杂的建筑变体,若能心怀平静,无欲、无念,那么复杂错乱之像,咫尺美景则何扰于我?怎动我心?这不正是表明园主竭力抗拒凡尘诱惑,欲进入“止息杂虑”的境界吗?

苏州留园最富禅意的地方是“闻木樨香轩”。闻木樨香轩位于留园中部西首,为中部之最高点,轩似古代车马,四面开敞,轩周围群植桂花。每逢秋季,坐高爽轩中,木樨花香让人沉醉。其得名取自一则佛教公案:黄庭坚到晦堂处求教入门捷径,晦堂问:“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常居,如何理论?”

黄庭坚正要回答,晦堂说:“不是!不是!”黄庭坚迷惘不已。一日,晦堂又问:“闻木樨花香么?”黄庭坚说:“闻。”晦堂说:“吾无隐乎尔。”黄庭坚一下子开悟。

这则公案反映了一个原则:“直心是道。”禅并非变幻莫测的云霞,要得禅理,平凡直接就是悟道。

闻木樨香轩所处最高处与西部埠相连,中间隔云墙;轩南北回廊尽依山势,高低起伏跌宕,为苏州园林走廊起落幅度之最,正因如此,人行走之时,深得自然之趣。

闻木樨香轩散发出隐约弥久的禅意,让人感觉似接禅机,徘徊不去。

苏州私家园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亭内有一副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从常理上讲,蝉噪应该使树林充满噪声,鸟鸣则会打破山的幽静,但对联反其道而行之,声响反而引起寂静,它抓住了现实生活中寂处有声更觉静的体验,用以声显静的手法表达佛教的虚空美和寂静美,给亭周围渲染禅的氛围,引起观者的禅思。

对联中的“林”和“山”等都不是长久存在的实体,最终也是虚空一片,更何况“蝉”或“鸟”呢?

蝉不过一夏,鸟不过暂歇枝头片刻,当暮秋寒露时,蝉便告终,鸟鸣唱几句即倏忽飞逝,短暂的声响不足以改变永恒的寂静。

对联似乎启示世人:既然世界是“空"、“寂”,人在凡尘中的一切行为都不过是一声蝉鸣几声鸟啾罢了,不如尽早离弃对尘世浮华的眷恋,去寻找“自性”,因为世间只有“自性”才是真实的存在。

微信图片_202107191032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