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磅礴大气、富丽堂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匠人的智慧。但细细欣赏,它的美更多地体现在了细节处的精美与讲究。比如“牛腿”,便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
所谓“牛腿”,即是支撑屋顶出檐部分的撑栱综合部件。由于撑栱只是由一根单一的木材构成,不仅显的单薄,而且可以供装饰的地方也不多,于是工匠将撑栱后面与柱子之间的三角形空地当做装饰的部位,用一块雕花木板来填充这个空档,将两部完美的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被称之为“牛腿”。
很多人会把“牛腿”和“雀替”两者搞混,但实际上大不相同。“牛腿”和“雀替”都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构件,“雀替”一般是梁下的木雕构件,而“牛腿”一般是指檐下的木雕构件。
“牛腿”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件之一,专业术语称“撑拱”,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上檐柱与横梁之间的撑木。牛腿的作用是衔接悬臂梁与挂梁, 并传递来自挂梁的荷载,同时又能将外挑屋檐的重力传到檐柱,使建筑更加稳固。
“牛腿”木雕选材多以檀、楠、银杏、香梓等木材为原料。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牛腿”除了支撑功能外,其造型与艺术风格也在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