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之眼——窗棂
发布时间: 2022年02月22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者们将自己的祈愿、祝福雕刻在窗棂之上,各式各样的纹路,包含着古人的美好愿望。

而传统窗棂指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隔扇门、槛窗、支摘窗、落地窗、横披窗等各种门窗的格心部分,组成格图案的木条或者雕刻叫做“棂”,在清代称为“棂子”,因而整个纹样名为“窗棂“,在玻璃还没有出现之前,隔扇门窗是用纸糊绢裱或者安装鱼鳞片来采光或是挡风遮雨的,为了避免绢被风吹破,需在门窗芯内装上木棂条,未糊纸裱绢提供均匀支点,由此就产生了直棂窗,此后,古代匠人又发挥了聪明才智,创造了各种横,竖棂条组成的几何纹窗棂,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耐人寻味的窗棂艺术。

传统窗棂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色,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窗棂在构图、用色中等级分明,清晰的表明了传统的仁义道次序。

传统窗棂的制作都是以实木为主,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其中贯穿一种东方神韵的存在,是传统文化对人们深刻的影响。窗棂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地名也好,村落也好,胡同街道也好,房屋建筑也好,往往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重视它们,研究它们,进而珍爱它们,在发展和建设中应该给予特殊的照顾。可惜的是,住在现代都市里,古老建筑多被拆除,高楼密集,窗外难见蓝天绿地,阳光照射也显得珍贵了。加之窗子的造形千篇一律,窗棂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怎能不让人感怀。

微信图片_20220222105505.jpg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