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建筑的构造特点及装饰分类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27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亭是园林建筑的一种重要建筑类型,在建造中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和构造规律。亭子的体量不大,但造型的变化确是丰富多样、非常灵活的。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其平面形状、平面上的组合、屋顶的造形式样等。本文主要从屋顶层面来介绍亭建筑的构造特点。

亭建筑构造特点

亭是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从殿宇建筑来看,由梁架构造形成高耸、斜坡、曲线柔和的屋,长长伸出的屋檐,弯弯翘起的翼角,屋脊及正吻、仙人、走兽等装饰构成了优美的轮廓线,檐下的斗拱如同烘云托月,使这个偌大的屋顶显得轻盈飘逸,华丽多姿。屋顶还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形式多种多样,有庑殿、歇山、悬山、钻尖、卷棚、十字脊和重檐等。在建筑群体中,屋顶的组合更是千变万化,美不胜及。

1)屋面的曲率

传统亭屋面结构,要从防雨方面实际考虑,要使雨水尽量快速落下,在理论上讲,屋面采用旋轮线结构将使雨水以最快的速度落下,使雨水在屋面上的时间最短。竹料难以形成曲度,在处理雨水上,采用上下半竹片相互对扣成凹角,形成了天然的汇水口。

2)屋角起翘

翼角的起翘和出翘(也称冲出),是决定亭屋顶轮廊形象的重要因素。北方传统木构建筑习惯采用冲三翘四的尺度,冲与翘之比为1:1.33。湖南一带称翼角为爪角,制作翼角称攀爪,爪有犁爪与舵爪之分,犁爪形似犁田的犁架,制作方法类似于江南冀角的嫩俄或发俄;舵爪形似船舵,制作同于北方老角梁和子解梁相叠的作法,船垛同音,垛也是叠加的意思。当起翘较高时,则要用更多根梁垛叠起来制作。湖南爪角的冲翘没有一定的规矩,一般冲出值较少,但起翘较多,冲与翘之比达到1:2左右。多边形亭子,爪角平角大于90°,冲出值也可相应增大一些,仰视效果较好,而三角亭的冲出值则应尽可能小一些,其理由与前面所述出檐相同。

3)出檐

小式大木的檐宽按柱高的3/10,一般小亭檐高在3m以内,檐宽则在80-100cm左右,这个尺度对于钢筋砼结构的亭子来说,可以适当放大一些,会更显轻巧,但不宜减小。此外,一般殿宇厅堂的翼角大多位于90°的阳角上,而亭子由于平面的变化,翼角的夹角也各有不同。如果出檐的尺度(L)相同,角梁的伸出长度则各不相同。角梁长度(不计出翘值)与出檐宽的比值从1.08至2不等。

人们在动态中环视的情况下,对出檐宽度的印象是由出檐宽度和角梁长度的双重作用形成的。因此,在亭柱高度相等的条件下,亭子的边数增多时,檐宽也可适当增宽。

4)亭子的屋面举架

殿堂举架是从檐步起按步架(即檩间距离,约1.5~1.8m)向上逐步加大屋面坡度,形成凹曲屋面的一种方法,《营造法原》称为“提栈”,湖南称“折水”,即屋面的坡比值。按《营造算法》规定:殿堂从檐步五举(即1:0.5)逐步加大至脊步9举,这种规定是在当时材料及施工条件制约下形成的,改用钢筋砼屋面后,使用现代粘结材料完全可以固定瓦件,所以举架高度不必拘泥于9举以内。

不论亭子大小,将檐到以屋脊间的水平长度划分成至少4个以上的区间(分区间时最好扣除安放宝顶的宽度),使曲线上至少有5个以上的控制点,以便于施工放线。

5)举架系数数列例表

传统木结构屋面有采用抬檐耸栋的作法,即在木屋架的人字木两端各加一副人字木的作法,这种屋面曲线的特点是中间一大段坡度变化比较平缓而两端变化较大,它比较适宜于进深较大的屋面,如果亭子较大时也可采用这种曲线。但采用钢筋砼梁板结构可以不受木屋架节点的制约,在划分区间时可以任意采用不等的区间,即可将中间需要平缓的区间加长,但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上述求总高的方法,而需分段求出举高再叠加。

重檐亭的下檐一般短于上檐,作出上檐曲线后,可以截取与下檐等长的线段作为下檐的屋面曲线。

6)始翘点

传统殿阁的老角梁从金桁处挑出,翼角椽从金柱中心起成放射状分布,翼角的起翘点必须在金桁分位线上,小亭子一般没有金柱,屋顶结构习惯采用扒梁支撑,扒梁落在亭子面阔的1/4处时,始翘点也必然落在这一点上,因此北方亭子的檐口都有约开间长度一半的直线段,南方的亭子中江浙一带翼角椽仍采用放射形布置(称摔网椽),始翘点也与北方亭子同,檐口同样应有一段直线段。在湖南由于构造上并无成法,但爪角上的椽子则大都采用与正身椽平行排列的做法,始翘点的位置就更可以自由设置了,因此有些木构亭的檐口曲线平直部分非常短,甚至没有直线段,全部为一条曲线,也可以说始翘点就在亭子的中线上,较著名的例子如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这样作法形象更显轻巧,如果采用钢筋砼屋面结构,始翘点更可不受结构限制,但有些小亭将始翘点直接选在角柱的位置上,檐口曲线看起来不够舒缓,特别是当起翘值较大时,更显得不够协调。

亭建筑的装饰分类

亭建筑的装饰可以根据它的实施部位分为外檐装饰与内檐装饰。

外檐装饰:是与外部环境相关的构件,用来分隔建筑的内外,起着围护和装饰建筑外型的作用。例如门窗、挂落、栏杆等;

内檐装饰:是建筑内部的构件,例如天花、屏风等。

亭的空间性质决定了其形态往往是开敞的。除了北方园林中有的少量暖亭,亭在建筑立面上通常没有门窗构件。亭的外檐装饰就主要是挂落和栏杆等,而内檐装饰指顶上的天花、亭内顶上的彩绘等。其他装饰就很多了,如柱础、漏窗、雕刻、彩绘以及各种家具小品等等。

1)挂落和栏杆

挂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额枋下的一种构件,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也可由细小的木条搭接而成,用作装饰或同时划分室内空间。

挂落常常用雕刻或者彩绘的方式来装饰,在建筑外型上通常是重点装饰对象。从外立面看来,挂落和栏杆属于同一个面,常用的一些纹样类似,起着互相呼应的装饰效果。常见的挂落有装饰花边,几何形的镂空图案,富有变化和层次,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景观性建筑在其外檐多设置有半墙或坐凳栏杆等,以供人逗留。栏杆常装在亭柱与地面相接的地方,起到维护和坐憩的功用。根据其形式可分为扶手栏杆(钩栏)、坐凳栏杆(半栏)和鹅颈靠(美人靠或吴王靠)三种。

2)匾额、楹联

匾额和楹联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经典体现,集书法篆刻和辞赋诗文于一体。在亭的装饰上,匾额和楹联是必不可少的。

匾额通常位于建筑顶部的门梁之上,处于观者一眼可见的位置,将墨宝复刻于上,文化美与建筑美相融合,建筑整体更具有文化韵味,也使游客能尽赏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体会其所传达的古人所向往的闲情逸致。

--泛指厅堂建筑前竖立的柱子,楹联指的就是悬挂于厅堂门前列柱上的木质对联。

匾额通常为亭的名,而楹联的内容多是为了表达亭或者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意境等。如房湖流芳亭的楹联“每念房湖渗虑境,长怀刺史惠民情”,表达的是对房公心系百姓的歌颂,契合流芳亭的主题。如东湖文风亭楹联“文起汉唐扬蜀海”,既说明了东湖的历史渊源,又象征新繁及东湖的文风鼎盛。

3)藻井、天花

天花是位于建筑内顶部的构件,在建筑里的穹窿状的天花又叫“藻井”,这类型的天花有许多的方格,每一格即为一井。“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上面有许多的雕刻、彩绘等,清朝时期的藻井在装饰上多采用龙的纹样作为核心元素,因此藻井又有一称呼叫做“龙井”。

4)雕刻、彩绘

中国的园林建筑中,雕刻和彩绘是很常见且重要的装饰手段,在此之上也创造了宏伟的艺术成就。

 

雕刻技艺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栏杆、挂落、牛腿、门窗等,数量众多的精细雕刻,赋予了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性和耐看性。多数雕刻的内容都是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创作蓝本,以“渔、樵、耕、读”内容最为完备,也有鸟兽、花草等图案。尤其是清朝之后流行的吉祥、祥云等纹样,以及一些向往美满生活,表达丰收和喜悦,以及一些美好祝愿的场景图案,显示了对吉祥涵义的附会和民俗生活场景的再现。

5)柱础

亭的柱础材质均为石材,多为圆形墩状,少数为方形或六边形,并有雕刻花纹图样。一些亭因建造工艺,并无柱础,如青城山的亭因山间地势较陡峭,青城山的亭整体造型较为单薄简洁,无过多的装饰,多数无柱础,亦少有挂落雕刻彩画等。

6)亭内家具布置

亭内家具可分为两类,一是纪念文物类,此亭通常为存放此文物而建,并因其而命名。如杜甫草堂少陵碑亭,房湖圣谕碑亭均为存放纪念碑而修建,峨眉山圣积晚钟亭、华严宝塔亭乃是存放文物。

二则是在亭中布置有石桌、石凳,此类的亭有宝光寺六祖亭、新繁东湖伴梅亭,绻翠亭,杜甫草堂袅香亭等。此类家具多为园区管理放入,给游人提供饮茶、下棋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2206270914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