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为阳、卯为阴,阴阳相生。
榫卯是中国智慧的产物,外观四称,含而不露,透着儒家的平和中庸;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 。如:卯笋(即卯榫。比喻两部分的连接处);卯眼,或榫眼。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虚谓之笋。以虚入盈谓之卯。故俗有笋头卯之语。
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明式家具研究》详细分析了榫卯结构:
根据力学的原理,添加了各种各样的、压条等,加强了节点的刚度,迫使角度不变,将支架固定起来,消除了结体不稳定的缺憾,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均匀而又合理的传递到腿足上去。各构件之间能够有机的交代联结而达到如此的成功,是因为那些互避互让、但又相辅相成的榫子和卯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是因为使用了质理坚实致密的硬性木材,使匠师们能随心所欲的制造出各种各样精巧的榫卯来。构件之间,金属的钉子完全不用,鳔胶黏合也只是一种辅佐手段,凭借榫卯就可以造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联结合理,面面俱到,工艺精确,扣呵严密,间不容发,常使人欢喜赞叹,有天衣无缝之妙。
在原则上,一种好建筑必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
实用者:切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适合于当地地理环境。
坚固者:不违背其主要材料之合理的结构原则,在寻常环境之下,含有相当永久性的。
美观者:具有合理的权衡(不是上重下轻巍然欲倾,上大下小势不能支;或孤耸高峙或细长突出等等违背自然律的状态),要呈现稳重,舒适,自然的外表,更要诚实的呈露全部及部分的功用,不事掩饰,不矫揉造作,勉强堆砌。美观,也可以说,即是综合实用、坚稳,两点之自然结果。
呈现建筑结构和连接的美,其实就是卯榫阴阳和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