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认知——星空般美丽的藻井
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08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佑建筑物的安全。

藻井又称“绮井”、“覆海”,之所以被称为“井”,是因为其结构纵横交错,层叠上升,如井的形状。名字中之所以有“藻”字,有人认为因为藻是水中之物,与可以汲水的井合为名称,有防止火灾的用意。此外,藻在古文中还有修饰、美好之意, 用藻字也能体现出其装饰藻丽,视觉效果繁复华美的特点。

藻井起到了提升建筑中心位置的作用,使空间看起来更高更大,突显建筑的重要性。

01藻井的尊贵象征

藻井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只有在最尊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象征着封建社会等级尊卑。主要分布在皇家宫殿(故宫)、敕建敕封寺庙(华严寺)、陵寝碑亭。一般位于室内佛像、君主座位的上方,藻井上一般都有彩画、浮雕。唐代就有明确规定,非王公之居,不得施重拱藻井。

02古人宇宙观的体现

藻井的造型上圆下方,正符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因此,藻井就有了象征“天”的意味,就像西方教堂建筑中的穹窿顶代表上苍一样,中国建筑内的藻井也是就表天体的缩影。

中国古人对自然和自然现象都怀着敬畏之心加以崇拜,所以古代先哲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同样,为了表现出对天的敬畏和崇拜,古人也对室内的“天” 给予了特别重视,中国古代建筑中出现了“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建筑内部装饰藻井。

03毫厘不差的装饰技术

藻井的工艺非常复杂,是工匠们不用钉子,利用榫卯、斗栱堆叠而成的。各种梁檩穿插结构形成藻井,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项繁复的装饰技术。

藻井木工构件的制作要求在砍斫、墨线、开榫、钻孔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木纹的方向、开榫的位置和孔径大小都要求不能有毫厘误差。中国古建筑木构造通常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藻井普遍使用若干方形的小斗和若干弓形拱层纵横穿插装配的组合构建,藻井中的斗拱兼有装饰功能,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示,一般来说,越是隆重、高贵的建筑,其结构也就越是复杂、繁杂。

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木材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强度会下降,尤其240年以上的木材弹性模量会下降,藻井的最大桡度值往往发生在中部,古代工匠精密计算出梁檩构件重心所在,通过平身柱榫卯、转角柱榫卯等构件巧妙地分配了藻井构件重力,从而达到延长藻井寿命的目的。

04藻井的分类

藻井按其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

①方井套叠藻井

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得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

②盘茎莲花藻井

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 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边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

③飞天莲花藻井

井心较宽大,大莲花周围画若干飞天绕莲花飞翔,此类藻井装饰已超越了窟室的空间,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

④双龙莲花藻井

井心莲花两侧画作二龙戏珠状,藻井四周画十六飞天撒花奏乐,内外呼应,有强烈的动感。

⑤大莲花藻井

井内只画一朵大莲花,或四角偶配一角花,井外边饰层次较多,简练清新。

微信图片_20221008161750.jpg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