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园内园外话仙掌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20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苏州留园始建于明代,向有“吴下名园之冠”的美誉,与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南北竞秀,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园内众多的峰石形态各异,引人入胜。

其中,不仅有宋代花石纲遗物、镇园之宝冠云峰,还有园主刘蓉峰精心搜罗的十二奇峰:玉女、一云、奎宿、青芝、印月、鸡冠、猕猴、累黍、拂袖、箬帽、干霄、仙掌,均象形状物,神形兼备。

留园十二峰中,仙掌峰最为矮小,高约1.6米,宽约1米,矗立于江南第一厅堂五峰仙馆北侧的庭院。

驻足仙掌峰东南方相看,其形似佛手,向对苍穹。此峰曾遭毁损,现已修补如初。从画家王学浩所绘《寒碧庄十二峰图》可见,画中之石遗貌取神,别有一格,图上的仙掌峰更像一只展开的手掌,食指拇指相扣作“OK”状。再细细琢磨峰石上部,其与留园现存的仙掌峰几近吻合。

清嘉庆七年(1802),王学浩受刘蓉峰之请,绘制十二峰图卷。每方奇石图绘,诗人书家或写实,或类比,或想象,多有题咏。

“苔藓重重作锦纹”“如何掌上看,但有藓花碧”“湛露盈其中,长出羔苔色”,这些关于仙掌峰的诗文,描绘了青苔石上生的雅致,重重苔痕,似花似锦,意趣横生。

“从教捉得如椽笔,愁杀羊欣白练裙”,刘蓉峰则将仙掌峰比作能握得如椽巨笔的大手,还奇思妙想与王献之的挥毫妙手相联系,赋予“八卦”故事,让它越发鲜活。

话说东晋书法家羊欣年少时得舅舅王献之赏识。有年夏天,王献之趁羊欣午休之际,在他新穿的素白绢裙上留下数幅笔墨而去,羊欣依此临摹,自此书艺精进。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恶作剧!试想,王献之的点点墨宝洋洋洒洒,行云流水,该是有多养眼。

王学浩画石也咏石,“曾闻米海岳,题遍九曜石”述及了米芾曾在广州南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九曜园”题诗,瑰奇怪石中就有“仙掌石”。

名士瞿应谦有诗“西岳有仙峰,抉云出高掌。池上妙莲闻,因之动遐想”,指出西岳华山也有仙掌胜迹。可见,全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留有仙掌峰的踪影,苏州更不例外。

与留园一河之隔,在上津桥南有座明代园林紫芝园,由苏州阊门之外富甲一方的徐氏家族出资兴建,园主徐墨川与留园首任主人徐泰时还是同族亲戚。

明末文学家、书法家王稚登在《紫芝园记》中记载:“园初建时,文徵明为布画,仇英为藻绘。”

想当年,大名鼎鼎的文徵明、仇英竟参与了这座园子的设计营建。紫芝园以山石见长,有各种石峰三十六座,洞三个,叠山置石之精盛,不仅园主被誉为“假山徐”,还奠定了紫芝园江左名园的地位。

园内曾堆置五老峰假山,犹如汉武帝铸造的金铜仙人用以承托露盘的手掌,又名仙掌峰。

徐氏族人徐树丕在《识小录》记载:“紫芝桥南,叠石为峰,曰‘五老’,余易名‘仙掌’,巨灵奇迹,纵非蜀道移来,亦仿佛汉宫承露,金铜仙人五指排空耳。”显然,这块仙掌峰与留园不同。它并非独峰,且身形高大,横亘好似屏门。

如果说园内的峰石假山,映现了园主的审美情趣,凝结了工匠的巧智慧心,那么苏州郊野的山石,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据明代高士徐枋《吴山十二图记》记载,“吴中诸山多名胜,然苦乏幽胜之致,惟竺坞则连峰列岫以引其前,重冈复岭以障其后……昔文肃公筑竺坞草庐于此,亭馆泉石标奇领异。中则有钓矶石,屋外则有湘云渡、仙掌峰……”

文中描述的是苏州西郊天池山的竺坞,群山拱卫,环境清幽,文徵明曾孙文震孟曾于此结庐读书。不禁感喟,草庐内充溢着芝兰之香,屋外又有仙掌峰等天然景致滋养身心,真乃神仙居所。

徐枋文中提及的天池山仙掌峰,由两块花岗岩组合而成。

西侧岩石犹如手掌印,东侧岩石像脚趾印,惟妙惟肖,堪称竺坞奇景。依稀可辨,在脚趾石左下方光滑位置,凿刻数列文字:“黄尊古会饮交朋于仙掌峰傍,殇政以宽,惟适是宜。沧浪亭僧澄照弹琴,陈虎文作琴诗,王泝柏醉和陈韵,尊古与张默岑论画,亦一时之雅集也。康熙己亥寒食节前三日陈炳记,王淮书。”

这段文字书刻古拙,记述的恰是三百多年前的一场文人雅集。康熙己亥年(1719),寒食节前三日,一帮墨客骚人在仙掌峰旁喝酒行令、吟诗酬唱、抚琴论画,无拘无束,怎么高兴怎么来。

文人陈虎文不仅诗咏遣兴,还记录下了这桩雅事。这场雅集由娄东画派代表人物黄鼎发起,参与者有本地文人,有宫廷画师,还有文艺僧人。

席间,黄鼎与张宗苍谈古论画,陈虎文与王泝柏诗词唱和,沧浪亭澄照和尚弹琴助兴。他们如兰亭修禊般,做着自己的赏心乐事,成就了仙掌峰的又一段佳话。

园内园外,三处仙掌,静静矗立,默默见证了那些曾经的无边风月,雪泥鸿爪……

 

微信图片_20230420144753.jpg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