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
中国建筑的整体构架以砖、木、石为主,工匠们根据建筑构造进行艺术加工,从台基到屋顶,从内部到外部,从构建到整体都可见到艺术装饰。
墀头,是中国传统建筑局部构件之一,北方古建筑常用的雕刻装饰。墀头是墙体立面装饰的重点部位之一,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用以支撑前后出檐。这部分位于檐柱以外的山墙的上部被称作墀头,俗称“腿子”,或“马头”。
墀头的产生应该是伴随着硬山墙的出现而产生的。砖雕墀头在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其在表现形式和装饰图案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硬山建筑墀头(左)墀头示意;(右)墀头正立面
起初,它并不起到装饰作用,仅仅是砖砌或者是简单的堆叠。在清代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遮蔽风雨,对生活品质有了一定的要求,在这个大背景下,墀头作为建筑部件,也开始变得富丽堂皇起来。
不同屋顶形式的墀头与屋顶的构造关系
1 、硬山建筑
墀头上端部位有盘头,其构造特点是盘头与上出的椽望和大连檐有着紧密的构造关系,这种构造关系包括形制,也就是工匠师傅们干活时的“规矩”,还包括准确、严谨的尺寸,以保证盘头与木构的椽望部位“交圈”、合“规矩”,所以,硬山墀头的构造最繁复,尤其盘头部位更是做法丰富,也是体现地域风格、工艺做法、工匠技艺的部位。
硬山墀头施工难度最大,最要手艺。
硬山建筑墀头的构造做法由下至上依次为:下碱、上身、盘头,这是明清官式做法;有些地域的上身墙不退花碱,其构造做法由下至上为:墙身(砖腿子)、盘头。
2、悬山、歇山建筑
墀头上端部位不出盘头,与上出的椽望不发生构造关系,只在墀头上端部位做砖檐(也可不出砖檐)和签尖的收头处理,简单易做。
悬山、歇山建筑墀头的构造做法由下至上依次为:下碱、上身、签尖,也是明清官式做法的形制;一些地域的墙体上身无花碱,其构造做法由下至上为:墙体(砖腿子)、签尖。
3、平屋
北京地区传统平屋顶有墀头的建筑和硬山建筑的墀头基本相似,也有盘头,只是盘头上端与前檐的挂檐板“交圈”,也就是盘头与挂檐板有构造关系,相比硬山的盘头要简单。
照片实例中的平屋顶园林建筑虽有墀头,却未设置盘头,也不失为一种做法,只是实例不多。北京地区传统平屋顶建筑墀头的构造做法同硬山建筑。
墀头的装饰,真的是繁简不一,简单的全无雕饰,只叠合多种枭混线。而复杂的,那就有多种式样了。墀头装饰图案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动物图案
有鹤、鹿、蝙蝠,麒麟等吉祥图案。松鹤延年益寿,鹿是高官厚禄,麒麟送子,蝙蝠则是取福的谐音。这些图案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植物图案
有梅兰竹菊,牡丹,卷草等。梅兰竹菊四君子,其幽芳逸致,清高风骨,千百年来始终是国人孜孜以求的品质。牡丹,富贵花,象征主人家财源滚滚,富贵祥和。卷草缠连不断是对长寿、多子多孙的渴望。
器物类图案
主要有四艺图,博古图,与宗教渊源的图案。四艺图指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以鼓励人们求学、读书。博古图,具有琳琅满目、古色古香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主人追求清雅、高贵的意志。与宗教渊源的图案,有佛教或道教用品以及宗教生活为内容的图案,如“巴达马”(莲花)、道七珍(珠、方胜、珊瑚、扇子、元宝、盘肠、艾叶)、暗八仙(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等。“暗八仙”也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即祈福禳灾。它可以说是道教的符咒之一除此之外,暗八仙更多的是作为民间吉祥的象征,具有各种民俗功能。
文字图案
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都是美好的标志,也是中国人长期追求的幸福生活目标。
综合类图案
多运用象征手法,如把植物和动物、植物和人物以及人物和动物的搭配等,更出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故事和戏曲故事。
墀头基于山墙,不但倔强坚韧,同时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和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当我们细细观察城市里那些老街旧巷,你会发现墀头在默默的守护着,守护那些斑驳的建筑,守护那抹古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