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网通办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公众服务
无障碍
关怀版
简体版
繁体版
中国上海
首页
一网通办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公众服务
江南园林文化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江南园林文化
中国传统古建里的数学密码(三)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3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大
中
小
】
北京天坛祈年殿是典型的代表。祈年殿一共有
28
根楠木大柱,其中被称为“龙井柱”的柱子有
4
根,象征着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层有
12
根“金柱”,数字
12
代表一年中有
12
个月;最外层的
12
根柱子寓意一天有
12
个时辰,中层和外层一共有
24
根柱子,与一年之中的
24
个节气相对应,龙井柱和这
24
根柱子总数量为
28
根,这
28
根楠木大柱代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28
星宿,与顶柱
8
根童柱相加后总数为
36
,代表
36
天罡。
数字与天地观
中国古人追求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天圆地方”的观念深入人心。蕴含此观念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的方圆作图比例手法历史悠久,已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周髀算经》指出:“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万物周事而圆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 北宋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出现在图版中的第一幅图样即是“圆方方圆图”,分别为一幅“圆方图”(绘一圆与其内接正方形)与一幅“方圆图”(绘一正方形与其内切圆)。
古人在宫殿的规划设计中常以“象天法地”概括。紫禁城的名称,首先就是象征天帝之居所,因此,有学者通过对紫禁城中二十余座单体建筑的构图比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印证了方圆作图比例(1:√
2
:2)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同时,紫禁城整体规划同样遵循着近似的比例关系。
视窗区
0
ALT+Shift+1
导航区
0
ALT+Shift+2
交互区
0
ALT+Shift+3
服务区
0
ALT+Shift+4
列表区
0
ALT+Shift+5
正文区
0
ALT+Shift+6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