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李渔的一生,痛苦失意有之,志得意满有之,兜兜转转,他的一生就是在尘世中折腾,他在这世间真真切切的活过,他活出了自己,一朵俗世中的奇葩。其中最重要的,我想将其称为活在当下。
他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齐白石、潘天寿看李渔的画谱起家,周作人看了李渔的《闲情偶寄》之后,觉得“做正人君子太没意思了”。
《闲情偶寄》刊刻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翼圣堂刻本扉页上印有“笠翁秘书第一种”的字样。李渔还说:“从前拙刻,车载斗量。近以购纸无钱,多束诸高阁而未印。……惟《闲情偶寄》一种,其新人耳目,较他刻为尤甚。”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八个部分,每部之下又按照生活事象自身的门类和逻辑,并结合作者个人日常生活的经验、创造和发明,将笔触延伸到饮食营养、仪容修饰、家居营造、器物古董、园艺设计、花卉树艺、才艺教育、卫生健康、身心颐养、娱乐解忧、文学创作与欣赏、戏剧编创及表演等各个方面,以及其中蕴含的美学现象和规律。以家居为例,他设计了“活檐”:贫士之家房舍宽而余地少,若用深檐以避风雨则影响室内采光,若设长窗采光,又不便于遮阴。为此,李渔设计了一种“活檐”,即在瓦檐之下另设一板棚,置转轴于两端,可撑可下,“晴则反撑”,雨天则正撑以承檐溜。(绘图来自东方营造 张建)
以衣着为例,他认为人穿衣衫的第一要义是“衣以章身”,就是说关键不在衣衫,而在穿衣之人,要重视人自身的德行,即所谓“富润屋,德润身”。人穿衣衫的第二要义是“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认为,无论设计制作日常用品还是筑造屋舍,最根本的还是要实用.当时流行有“燕几图”组合式家具,李渔对此做过调查,认为这种家具设计之巧毫无疑问,但遍访使用者“果能适用与否”,回答都是否定的,因为一是太过繁琐,一是无极大之屋尽列其间。“燕几图”式的组合家具是中国设计史上的“名作”之一,但在李渔看来,这一设计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是不尽如人意的。工作时,李渔板板正正,绝不穿睡衣,办公环境力求干净整齐,办公装置和用品也必须尽量改善。在椅子上读书的时候要随手做笔记,于是他改造了专用的读书椅,上放笔墨,下面是抽屉,抽屉里放入木炭,还能加入香薰,优化办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