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常赋予周围的人事以明确的美学意义。在他的心目中,无论是一栋房屋、一种器皿、一棵树,乃至睡梦中闻到的一阵花香,都能给人带来特殊的审美趣味,而这种精神上的娱悦,难道不就是人生在世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吗?这么热爱生活的李渔,是怎么度过他的一生呢?
李渔是明末清初人,祖上是江苏的如皋,但他的籍贯要算浙江金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初七,一位怀胎十一月余的母亲足足忍受了三天三夜的疼痛还未能顺利生产,危难关头幸得一路过的白发老者指点,终于产下一个男婴。老者认为胎儿是“星宿降地”,并非凡胎,留下一句“仙之侣,天之徒”后翩然离去。1611年,李渔出生,父母为其取名仙侣,字谪凡(被贬下凡的神仙),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又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生长于江苏如皋。其著作上常署新亭樵客、觉世稗官、觉道人、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之名。
李渔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一生跨越明清两代。出身于药商家庭的他,自幼与市民阶层接触密切,对其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然而,由于经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动荡和战乱之苦,李渔原本不错的家境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