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典园林文化的根基——儒释道(二)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30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儒家学说的开创者是孔子。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家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框定了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道德的规范。这就是三纲五常中的五常。而三纲则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界定了封建社会的伦理准则。所以“三纲五常”就是儒家思想的高度凝练。《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最早的儒指的是拥有专业承担办理殡葬事物的神职人员,也可以叫做术士,巫师。孔子最早的职业就是帮人办丧事。古代的丧事可不像今天的火葬场,那是有一套完整的祭祀礼仪。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儿时玩游戏就摆弄家里各种各样祭器,学做祭拜的礼仪姿势。晏子称孔子为儒是在贬斥孔子,说他的职业是个摆不上台面的殡葬业。不过人家确实是专业的。虽然殡葬业不怎么风光,但重视礼仪,仪式感,也为后世孟子开创真正的儒家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今天看儒家讲究的“仁义”“礼乐”都是从古代殡葬行业中发展而来的。我们知道儒家讲究的是入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约束,那么判断一个人怎么样,道德的高低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的比德思想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反映在园林中就变成了各种具象的石雕、泥塑、灰塑。我们在网师园藻耀高翔的门楼上就能看到两组石雕。这两侧称为兜肚,右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郭子仪在唐肃宗时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了大功,被封为汾阳王,后为兵部尚书。他的年寿很高,活了84岁。他的8个儿子、7个女婿,都为朝廷命官,史书称誉郭子仪“大富贵,亦寿考”、“大贤大德”。这幅戏文图的寓意为“福寿双全”。左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于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描写周文王访得姜子牙的场景。文王备修道德,百姓爱戴,是个大德之君,而姜子牙文韬武略,隐于渭水之滨。有一次,周文王出猎之前,令人占卜,说他此次“所获非龙非罴,非虎非彪,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大喜,高兴而归,立姜为军师。文王以大德著称,姜子牙以大贤闻名,“文王访贤”寓为“德贤文备”。这两个故事都是典型的三纲五常,用来表达园主人道德品德的高尚。当然24孝的故事更是在雕梁画栋时常常出现。除了这些带有情节的故事,古人的比德思想还表现在植物上。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  霜寒、随遇而安的品格精神。松、梅、兰、菊、荷以及各种形貌奇伟的山石都会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