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58号代表“关于改造‘延中绿地’建设上海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或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一、延中绿地基本情况
延中绿地,全名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现名广场公园。绿地横跨黄浦区、静安两区,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改善上海生态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推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项目自1999年启动建设,分三期工程持续推进,至2007年全部建成开放。延中绿地总面积达到26.57公顷,是上海市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型城市公园,其中黄浦区段面积较大,约23.04公顷;静安区段面积较小,约3.53公顷。
延中绿地总体设计理念是以“蓝绿交响曲”为总体构思,突出以“绿”为主题,以“水”为主线,“蓝”与“绿”相互交融为特色。以“水”在各园的不同表现形式又幻化出了不同的特色,如始绿园、感觉园、地质园、干河园、芳草地、自然生态园等。绿地通过高密度多品种的植物材料、高低起伏的地形、若干水面的有机结合,形成茂密的森林、疏密相间的林中草地、缓缓的溪流、清澈的小湖、绿色的自然景观,调动人们的嗅觉、触觉、视觉、听觉,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地内保留了中共二大会址、上海音乐厅、《上海青年》编辑部旧址,为绿地增添了不少的历史和文化气息;在部分绿地内设置了健身器材和健身跑道,为周围居民提供了健身场所;部分绿地建设了地下停车库和商业设施,丰富了绿地的使用功能。
由于部分绿地建成之今已超过20年,原建设标准和使用功能已无法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游览和使用需求,2022年静安区段已启动改造工程,计划到今年年底建成开放。
二、对策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增加整体感”的建议。据了解,延安高架路东至外滩,通过延安路隧道与浦东东西通道相接,西至虹桥枢纽,与G50高速公路相接,是上海市中心城快速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上海市中心城东西向交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沿延安高架路地面敷设的71路中运量是上海市中心城首条中运量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约4.7万人次,是上海市中心城重要的东西向公交走廊。如需调整规划,需研究合理有效的替代设施,确保延安高架路和71路中运量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上海市中心城道路交通的稳定运行。关于因地面道路分割延中绿地不连片的问题,目前延中绿地由9块绿地组成,除2块绿地由南北高架人行天桥相连接外,其余绿地均被城市道路相阻隔。下阶段我局将会同两区研究绿地连通方案,并寻求市规划资源局、市交通局的支持配合。
(二)关于“实现完整性”的建议。据规划梳理,延中绿地范围内规划以公共绿地为主,含部分点状保留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用地,主要有连云大楼、金鹿大楼、上海音乐厅、公交站服务用房、长颈鹿幼儿园等,公园内其余建筑均为公园配套服务和管理建筑。下阶段我局将会同两区对公园内现有建筑进行梳理,对影响公园景观面貌的建筑进行拆除或改造,明确建筑使用功能。对保留的点状非公园内建筑将研究其拆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关于“提高利用率”的建议。延中绿地现状有4个地下停车库,归市国动办管理,还有一个地下停车库在建;现有2处地下商业设施,1处地上商业设施,其中部分商业设施仍在营业中,部分已处于关停状态;现有14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1个出入口和大世界地铁站2个出入口位于绿地范围内。经现场走访发现部分地下停车场和商业设施确实存在建设标准较低,管理混乱,甚至有些区域已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下阶段我局将与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对此进行改造提升。由于延中绿地建成至今已有20年,植物群落已基本稳定,植物量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数量,如要新建地下空间,将对现有绿化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另外,绿地内的地下空间建设应根据《上海市新建公园绿地地下空间开放相关控制指标规定》实施。
(四)关于“添加新功能”的建议。延中绿地建设至今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提升改造,绿地功能确实存在相对单一的状况,尤其是经历疫情影响,绿地内原有部分经营性设施已处于关闭闲置状态,不仅无法起到对游客的服务功能,也影响了公园的整体景观。2022年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印发了《上海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其中明确提出公园建设和改造中要重视“公园+”,要求:结合公园特色,加强体育、文化、科普、安全等各类功能;结合各年龄人群需求配置游憩活动设施,预留多元灵活的活动场地,强化各类功能设施的复合建设与使用;深入挖掘公园文化特色,建设富有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的公园场景。在静安区段已经启动的改造中,将新建游客驿站(暨市民园艺中心),修缮基础设施,优化植物群落,力求将公园打造成为一座以中共二大为主题的纪念性专类公园。黄浦区段计划结合公园内部改造,在符合公园整体风貌的前提下,结合“公园+体育”“公园+文旅”等,推出适合老人、儿童、青年等各类人群的游园设施和活动内容,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活相融合。我局也将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引导两区在公园改造中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与景观并重,完善公园规划布局,提升公园文化内涵,恢复和营造公园特色;积极完善适老适儿设施建设,提升老人、儿童的游憩体验;因地制宜布局各具特色的休闲健身活动场地,为市民提供环境优美的健身场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五)关于“提升游人量”的建议。由于延中绿地在城市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市中心最大的“绿肺”,二十多年来发挥出来极大的生态效应,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也为碳汇及碳中和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作为市中心最大的城市公园,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到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延中绿地全年游客量超过228万人次,在中心城区城市公园中属于游人量较高的公园。当然,与公园所处位置、规模而论,还有提升游人量的潜力。通过公园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公园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鼓励两区在公园内举办花展、草地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提升公园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六)关于“对标国际化”的建议。延中绿地在建设之初就开展了国际方案的征集工作,最终由加拿大WAA景观计公司中标并得以深化实施,这在上海公园设计方案征集中还是第一次,既说明这块绿地在上海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也是希望延中绿地在设计理念、手法上能与国际接轨。虽然经过20年,部分设施已显老化,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使用需求,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公园的改造提升,在尊重公园原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与景观并重,从完善公园的规划布局、共享公园绿色空间、改造公园基础设施、丰富植物群落,提升公园文化内涵,恢复和营造公园特色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更新基础设施、完善公园功能、改善景观面貌、提升服务能级,融入多元功能,加强公园与体育、文化等各类功能的有机融合,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满足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新需求。同时将进一步探索与人民广场、淮海路在景观空间上的连同方式,打造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著名景点。
您的建议顺应了本市公园城市建设的趋势和要求,虽然有的建议目前实施难度很大,但我们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一定能够逐步实现。再次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