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对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10号代表“关于提升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水平的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或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本建议客观指出了当前本市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结合建议内容,我局会同相关部门,拟采取如下措施,不断提高本市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水平。
一、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本市已谋划对《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工程渣土管理是该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届时将对工程渣土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结合新《固废法》,推进工程施工单位编制工程渣土处理方案并备案,方案范本将鼓励施工单位开展工程渣土多元化利用。
二、推进渣土规范处置
目前本市工程渣土主要通过工程回填、低洼填平、土地复垦、堆坡造景等传统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按照“市场化处理为主、政府托底保障为辅”原则,大部分由市场平衡消纳,部分重大工程渣土(约1000-1500万吨/年)政府托底保障。近期我局会同市规划资源、上海农投集团等单位结合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建设,规划开辟新的市级卸点(设计消纳总量约1-1.7亿吨)。
三、引进新工艺、新技术
我局将按照《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的“推动建筑垃圾全量利用”要求,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工程渣土多路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适时适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我局正会同相关单位逐步完善工程渣土多路径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近期本市已经启动了《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编制,为工程渣土多路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市交通部门将按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优先使用符合标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
四、健全信息化管理平台
本市已经搭建了上海市建筑垃圾综合服务监管平台,通过平台可对工地、运输车辆、消纳卸点等信息进行查询。下一步计划依托本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进与市住建、交通等部门的关键数据对接,实现工地项目报建、工程渣土申报、运输车辆、消纳卸点等信息共享,探索通过接入工地视频监控、车辆识别系统提升监管平台科学预判、智能发现水平,提升工程渣土的流量、流向监管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