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006号“关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5分钟市民花园生活圈的建议”的提案,办理结果为解决或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一、建立社区园艺师制度,为推进市民花园建设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
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切实提高城市治理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市民公众参与社区绿化自治,解决基层绿化专业短板,实现绿化管理和指导工作下沉,搭建便民服务平台,2020年我局发布了《关于在本市建立社区园艺师制度的通知》,要求在各街道(镇)推进建立社区园艺师制度。截止2022年底,本市已建立了一支370人的社区园艺师队伍,实现社区园艺师在全部街道(镇)的全覆盖,为市民花园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
二、推进居民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绿化服务工作,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市民花园建设。
自2016年起,市区两级绿化部门积极创新机制,推进居民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绿化服务工作。本着“园艺进家庭,绿化美生活”的理念,通过技术扶持、物资扶持和宣传引导等多种渠道和办法,鼓励和扶持包括市民、社会组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居民自治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不断拓展民生服务领域与项目,以公益性为宗旨,以非营利为目的,通过居民共同参与,吸引居民走出小家,走进大家,建设市民花园,共同营造良好的社区绿化环境,形成居民主导,专家指导,政府引导的服务格局。
三、加强社区公园的顶层设计,把社区公园与市民花园建设管理机制有机融合,提高市民的参与度。
市民花园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一种形态,结合“+公园”建设全面推动社区的空间绿化品质,全面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市民花园的建设管理需要市、区、街镇、居委、市民、第三方组织等共同参与和推进。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社区花园、生境花园是“十五分钟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花园可探索的一种推进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以“十五分钟生活圈”为标准,提升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的覆盖水平,强化社区公园的可达性与口袋公园的就近服务,设置相关服务设施,增加数量和提升品质,更好地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需求。同时,对社区花园和生境花园进一步探索和引导,充分发挥第三方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市民幸福感。
一方面,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把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与市民花园建设管理机制有机融合,在建设理念、空间布局、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构建,对社区花园和生境花园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另一方面,我们将更好地引导市民自治,在市民花园的方案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充分征求周边市民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实现市民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市民的参与度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