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49号“关于更好发挥‘张思德塑像’等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建议”的代表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公园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开放空间,也是供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本市围绕公园城市建设,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努力提增数量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园品质,拓展公园主题功能,持续发挥公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社会主义精神的阵地作用。
一、提升“张思德塑像”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建议提出的加强“张思德塑像”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意见,对人民公园更好发挥资源优势、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人民公园红色资源教育功能,发挥公园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我局将结合公园主题功能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等工作,指导和支持区绿化部门深度挖掘“为人民服务”核心内涵,在设施完善和场地优化、红色文化活动的组织拓展、红色点位的宣传和导赏等方面做好进一步提升。
二、本市公园红色资源基本情况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资源丰富,其中一些分布在上海的公园里。2021年,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局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汇编整理的《上海红色文化地图(2021版)》基础上,通过各区绿化部门和各直属公园的主动梳理,整理汇总上海城市公园内红色资源,并编印成图册《上海公园红色文化印记》。根据图册统计,本市城市公园内共有红色文化资源34处,其中革命旧址5处,革命遗址7处,纪念场馆11处,雕像11处,以党的早期活动旧址、马克思主义传播起源地、党的领袖及爱国民主人士纪念场馆和雕像、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纪念雕像、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等为主要内容,含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优秀历史建筑和立碑塑像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以及纪念设施。例如位于静安辅德里公园的中共二大会址、虹口四川北路公园的中共四大会址、黄浦复兴公园的马恩雕像、宝山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中的淞沪抗战纪念馆等。
三、公园红色文化展示与宣传情况
为更好展示和宣传城市公园里的红色文化,本市绿化管理部门通过场所改造提升、设施更新完善、活动组织策划等不同方式,进一步发挥公园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例如静安辅德里公园(原名广场公园(静安段)),在公园改造时将公园景观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了二大纪念广场、先锋广场、统战源广场等红色景点,提升红色文化感受度,同时向社会广泛公开征集公园新园名,最终选取“辅德里”即中共二大会址当时的地名(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作为公园园名,充分体现中共二大的地标性意义,进一步弘扬与传播红色文化。四川北路公园全年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行“向国旗致敬”系列活动,2023年组织青少年举办了20场“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等升旗仪式及爱国活动。黄浦区绿化管理部门携手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举办“中山学子讲南园故事” 实践活动,带领中山学子在南园公园漫步,讲解南园历史和文化,学生们还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在南园门口竖起印有二维码的“听中山学子将南园故事”的标志牌,扫码即可听到中山学生讲述关于南园的前世今生,让更多人听到南园历史,传播爱国精神。
四、下阶段工作设想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市区各级绿化管理部门将充分利用好公园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加强公园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结合公园改造、设施完善等提升红色资源显示度;二是丰富传播形式,讲好红色故事,进一步拓展“公园+红色资源”主题功能,促进红色文化品牌打造,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行业内外各类渠道和媒介,广泛宣传城市公园绿地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各类活动;三是培育公园红色文化宣讲力量,进一步壮大公园一线青年宣讲队伍,探索与学校、社区、单位等合作,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范围,扩大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