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68号“关于改善两港大道交通和环境影响的建议”的代表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南汇东滩N1库区是保障本市重大工程建设渣土消纳的重要场所,为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如两位代表所言,南汇东滩N1库区渣土消纳给周边道路交通和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交通拥堵、路面损害、道路扬尘等问题,两港大道尤为突出。
我局对两位代表的建议高度重视,4月12日,我局召集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研究问题整改举措。4月18日,局分管领导带队赴南汇东滩N1库区检查渣土运输、消纳情况,提出要加强进出车辆监管,严格落实渣土车辆冲洗、安全行驶等要求。当日,还赶赴上海东站建设项目检查渣土运输作业情况,指出项目存在车辆未冲洗就出场等问题,要求东站建设单位即知即改,并拿出整改方案,确保整改长效。已要求进入南汇东滩N1库区的所有渣土车驾驶员签订安全行驶、文明作业承诺书,重申文明礼让、车辆冲洗等要求,并明确后续若违反承诺将被禁止进入南汇东滩N1库区,目前已经有12家运输企业的驾驶员签订。
二、下一步打算
市绿化市容局将会同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委、浦东新区政府、市公安局,采用多重举措确保常态长效,努力改善两港大道区域的交通和环境。
(一)加强重点区域监管
针对两港大道渣土车造成的负面影响,市绿化市容局将加强渣土运输车辆源头的日常监督管理:督促东站等建设工地切实落实现场管理职责,强化配置冲洗设施,严防车辆超载,加强出场车辆的冲洗,防止超载、遗撒影响外部道路环境,做到“非密闭、非冲洗”两不出。同时,强化N1库区车辆进出管理,降低环境污染,具体为:实施超重车辆禁止入场措施,即过磅后超重的车辆不得进入N1库区,需返回工地卸载超重土方,且车牌将被记录并在一定期限内禁入;对离场车辆加强冲洗措施,在库区内设置3处机械冲洗设施。市公安局将强化两港大道沿线及上述工地卸点门前等进出主要节点警力安排,开展常态化路口固守和交通违法整治。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开展渣土车全要素执法检查,加强车辆跑冒滴漏等违法行为查处,努力消除道路通行环境安全隐患。
(二)全面开展车辆整治
市绿化市容局将结合全市范围内的渣土运输车辆“整车容、整标牌、整车况”专项整治行动,围绕两港大道区域渣土运输车辆跑冒滴漏、车容污损、车身挂泥、车牌遮挡、车灯乱接、箱盖及车载电子设备损坏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整治。力争实现车辆符合标准、车容车况良好、行业品质管理提升,同时要求企业做好车辆安全隐患排查,严防车辆“带病”上路。
(三)优化渣土运输安排
市绿化市容局积极推广渣土水路运输,目前黄浦江以西区域重大工程渣土已基本实现水运进入南汇东滩N1库区,下一步将指导督促浦东新区将水运码头布局建设纳入区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现我局正会同浦东新区积极发掘辖区工程渣土水运途径,计划增设1处沿江工程渣土中转码头,力争年内实现实质性进展。同时将督促库区经营单位进一步优化物流安排,一是调整进出场路线,实现双车道进场、西进南出单向通行模式,提升通行效率,并在进场处增设1处地磅对进场车辆自动测重;二是在N1库区内设置500×4、总长2公里的蓄车区域,预计可实现200辆渣土车的库区内蓄车能力,并视后续外部道路拥堵程度再行增加;三是实施库区内多点堆填,增加作业面,提升作业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渣土车排队积压。
市公安局将会同交通委、属地单位优化完善两港大道沿线进出道路交通管理方案以及信号、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进一步防范两港大道的渣土车排队现象,化解道路通行压力,规范途经渣土车的通行秩序。
(四)开辟新设市级规划卸点
本市正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的整改工作,制定全面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计划,计划中将把编制工程渣土消纳场所专项规划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规划引领,逐渐形成多处市级和区级消纳场所,逐步减轻N1库区消纳压力,减少进场车辆数量,缓解两港大道交通拥堵状况。
(五)加强道路养护、保洁
市交通委将加强对道路养护的行业管理,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舒适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浦东新区建交委、老港镇将积极推进规划道路建设,依据现有规划,两港大道东侧规划有支路南滨公路,红线宽度24米,起讫点为北镇界-X9路,同时进一步调研论证新修专用通道或提标军港公路等方案的可行性。另外,区建交委将继续加强对两港大道(老港段)等道路的保障经费投入,按照公路最高养护标准对两港大道进行清扫、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