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00号“关于优化家门口口袋公园及24小时开放公园 控时降噪措施的建议”的代表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口袋公园以其“小、多、匀”的特点,见缝插绿,把城市中不起眼的“边角料”变成具有景观赏识、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态空间,较好地缓解了全市公园绿地布局盲点问题,也弥补了中心城区大型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为市民营造了家门口的高品质绿色休憩空间。为加强口袋公园管理,2021年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口袋公园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各区绿化行政管理部门应主动协调各管理单位,对接口袋公园所在街镇的公安、城管、城运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口袋公园的公共秩序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积极引导市民自觉遵守《上海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等规定。为更好提升24小时开放公园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规范性,我局在前期调研分析基础上出台了《上海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的管理指引(试行)》,规范和指导本市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工作。一是充分评估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的必要性、可行性,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对暂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城市公园暂缓开放。二是对紧邻居民区、生态敏感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不应夜间开放的区域,通过划定夜间开放区、非开放区的方式进行分区管理。倡导市民夜间游园以散步和纳凉等相对安静的休闲方式为主,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公园中不得开展使用乐器或者音响器材的健身、娱乐等活动。三是结合公园整体改造、局部提升等途径完善公园安防设施,重要区域监控系统覆盖到位,保证夜间清晰可识别。四是落实公园管理机构主体责任,加强与属地公安、城管、街镇等部门协调联动,确保24小时开放公园有序、安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不搞“一刀切”,尊重实际,具体城市公园的选择由相关区根据公园实际条件综合研判分析后提出。在推进开放过程中,要求各城市公园根据自身特点及周边环境,制定“一园一策”方案,同时要重点关注城市公园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由于口袋公园都无围墙,基本全天候开放。各区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规划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区域。通过拆围透绿、城市公园整体提升改造、开放部分出入口等方法实现公园24小时开放共享,包括全园开放和部分区域开放。如静安区彭浦四季公园因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园子,各园相对独立,为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先开放春园,其他三园暂不开放。黄浦区古城公园每天22:00—次日5:00开放5、8号门,并开放8号门附近公厕供游客使用。同时划分高风险区域,在22:00—次日5:00时段封闭并设置告示。
二是强化公园夜间安保和保洁力量。为做好夜间巡逻和确保夜间游园环境,增派保安及保洁人员。如普陀区槎浦公园安排保洁、门岗和巡逻人员做好夜间21:00—次日6:00的公园游览区环境卫生、公园门口秩序维护和公园安全巡逻等工作。徐汇区漕溪公园充实安保和保洁人员,加强对公园水体及周边巡查频次,设置安全警示牌,及时劝阻不文明、不安全行为。
三是制定24小时开放公约(游园守则)。为维护公园秩序,公园制定24小时开放公约(游园守则),做好游园秩序管理。如长宁区华山儿童公园拟定了公园24小时开放公约;黄浦区古城公园拟定了《古城公园游园守则》。
四是建立联勤联动机制。为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公园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如浦东新区长青公园建立由公园管理单位、街道、公安、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勤联动机制。闵行区锦梅公园协调梅陇镇城建、城运管部门将锦梅公园纳入梅陇镇网格管理范围,保障公园外道路沿线的市容环境、周边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秩序、共管区域,辅助文明游园管理。
五是广泛听取民意。在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的推进过程中,各区公园管理部门积极征询公园周边居民及社会代表的意见,在进一步加强管理的同时,探讨24小时开放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法。根据公众的意愿及公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一园一策”方案,在满足广大市民游客的需求同时,推动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如宝山区顾村镇组织区绿化市容局、顾村派出所、镇林长办、社建办、城管中队、周边小区居委等单位召开胡庄公园24小时开放综合管理专题协调会。静安区对闸北公园24小时开放方案进行听证,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群众呼声,对暂不具备开放条件或必要性不充分的公园及时调整公园选点。闵行区通过“人民议事厅”大讨论,寻求如何稳妥推进公园24小时开放的最佳答案。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1.《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是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出台,时间已有10年多,我局将建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依据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进行修订。我局将根据《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修订情况,适时对控时降噪的时间进行调整。
2.加强巡查,积极劝阻。落实和执行好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公园中不得开展使用乐器或者音响器材的健身、娱乐等活动的要求,倡导市民夜间游园以散步和纳凉等相对安静的休闲方式为主。合理划定活动区域,设置活动时间、噪声控制要求等公告警示牌,根据需要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加强宣传引导,推行噪声控制规约和文明公约,提升团队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加大对不文明游园行为的劝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