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05号“打造人民城市,建设人民公园”的代表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近年来,市绿化市容局紧紧围绕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目标愿景,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在努力提增公园绿地数量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园绿地品质,提升公园绿地服务能级,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努力构建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新格局。
一、公园城市建设情况
公园城市建设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实际行动。根据《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十四五”期间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开展上海市公园城市样板建设工作的通知》,公园城市建设聚焦环城生态公园带、千园工程等重点工作,强化公园与城市全面开放、融合、提质。推进公园城市样板点、公园城市样板区建设,不断夯实公园城市建设基础。世博文化公园、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沔青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绿地先后建成开放。口袋公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棠角花园、康建绿苑、森邻花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带持续建设,已有40座环城生态公园先后建成开放。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类公园达到973座,今年计划新增各类公园120座,千园之城的建设目标即将实现。
二、公园开放共享情况
一是大力推进公园无界融合。2022年起中山公园、静安雕塑公园、和平公园、世纪公园、杨浦公园、漕溪公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公园陆续打开围墙,实现公园与周边街区、社区、商区等无界融合,打造无边界的城市客厅,方便市民进出的同时进一步将公园的生态资源、文化活动和服务设施面向社会开放。二是积极推进公园全时段开放工作。全市24小时开放公园已达849座,占比87.3%。其中,杨浦区在2023年率先实现18座区属公园全部24小时对社会开放,浦东新区基本实现全区公园24小时开放。三是拓展草坪等空间开放共享。深入挖掘城市公园中的空闲地、可供游客活动的草坪和林下空间,推进开放共享,304座城市公园面向游客开放共享空间约500公顷。四是积极推进“公园+”功能拓展。2024年“公园+”主题功能拓展活动覆盖至6座直属公园及全市16个区的94座城市公园,共开展了400余项活动。上海国际花展、静安国际雕塑展、共青森林体育嘉年华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活动品牌逐步形成。
三、下一步打算
上海即将迈入千园之城,您提出的“上海的公园的建设不仅要关注量的增加,更应注重质的提升”,是公园管理部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的方向,我局将在公园城市建设中不断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动上海绿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进无界公园。持续推进公园无界开放,积极落实市民参与机制,更多地体现人民的智慧和共识,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今年淞南公园、曲阳公园等公园结合改造将实施拆墙建绿,加强无界开放管理措施,保障无界开放管理有序。同时,将在其他公园改造方案审核中积极推进公园无界融合。持续推进公园全时段开放,2025年计划完成20座公园24小时开放。进一步加大公园空间开放共享,推进草坪、林下等空间开放共享,结合两旧一村、城市更新、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等工作,进一步增加公园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织密市民花园网络。
(二)不断激发公园活力。在坚持公园为民服务公益属性的前提下,不断激发公园功能的溢出效应和生态价值转换。以公园管理条例修订为契机,研究符合法律法规的体育、文创、餐饮、休闲等业态植入,不断推进公园公益性和商业性平衡发展。依托上海国际花展、顾村公园樱花节、共青森林公园菊花展等品牌活动,拓展花展经济热度,推进商旅文体展一体化运营,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2025年还将重点推进儿童友好设施建设,结合公园新建改建,在25座公园增设儿童友好活动设施(场地),不断丰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
(三)科技赋能服务管理。一是推进公园科技赋能,依托数据资源的整合,不断完善“上海智慧公园”微信公众号查询服务功能,更好的将公园信息、宠物友好、帐篷休憩、体育健身、热点花期趋势预测、花事发布等信息纳入查询系统,让市民更便利的了解各项游园信息。公园安全管理以“人防为基础、技防为支撑”,通过动态巡查、智能预警、多部门协作等方式,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保障游园安全有序。二是不断优化游园管理措施,强化公园管理正面清单,对公园的正面活动如帐篷区设置、体育健身设施、宠物活动、放风筝等进行规范引导,不断提升公园游园的规范管理工作。
感谢您对绿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