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收到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07号“关于完善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的建议”的代表建议,办理结果为解决采纳,现将办理答复公开如下:
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实现“公园城市”的重要举措。随着公园开放共享的步伐不断加快,公园开放模式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城市公园的开放时间延长,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市民在工作日和夜间无处休闲的困境,还能够促进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
一、公园全时段开放共享情况
(一)开放规模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公园全时段开放,进一步彰显公园的公共属性,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和融合,充分满足周边居民休闲游憩需求。截至目前,全市973座公园中已有849座实现24小时开放,开放比例达到了87.25%。其中341座口袋公园和119座乡村公园为开放式;512座城市公园中已实现24小时开放389座,占城市公园总数的76%。24小时开放公园在不同时段发挥重要公共服务功能,充分满足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等需求。
(二)相关政策项目推动
为更好的推动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2023年我局在前期调研分析基础上出台了《上海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的管理指引(试行)》,为提升24小时开放公园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规范指明方向。202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新增30座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休闲场所,2024年底全市新增55座城市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新增20座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再次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切实提升市民生态福祉。
二、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管理举措
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不搞“一刀切”,在推进开放过程中,鼓励各区积极听取周边居民意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针对公园24小时开放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法,因地制宜制定“一园一策”方案,在满足广大市民游客需求的同时,推动城市公园开放共享。
(一)结合公园微更新,完善基础设施
一些公园结合公园改造,通过拆围透绿、增设设施设备等方式对公园整体进行提升。徐汇区漕溪公园结合围墙打开,从园容园貌、灯光照明、技防监控等方面统一进行了提升优化,进一步营造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普陀区枣阳公园在公园较暗的区域新增景观灯进行补光,水域自然驳岸周边及台阶处安装太阳能警示道钉灯,保证夜间清晰可识别,并增设温馨提示牌、水体安全应急设备等。静安区大宁公园在道路监控盲区内增设摄像头,做到东块道路和潮府通道监控全覆盖。
(二)科学制定开放策略,保障夜间游园安全
一是根据不同公园的游客需求,科学规划开放区域,因地制宜实施全园开放或部分区域开放。浦东新区梅园公园通过拆围透绿,打开公园围墙,实现全园24小时开放。黄浦区古城公园每天22:00—次日5:00开放5、8号门,并开放8号门附近公厕供游客使用,同时划分高风险区域,在22:00—次日5:00时段封闭并设置告示。二是强化夜间安保和保洁力量,加强夜间巡逻,噪音管控,应急情况处理确保夜间游园安全。徐汇区漕溪公园加强对公园水体及周边巡查频次,设置安全警示牌,及时劝阻不文明、不安全行为。浦东新区张衡公园采取24小时轮班制,不间断开展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三)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社会共识
倡导公园管理单位积极协调属地部门凝聚合力,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共同保障公园安全,维护游园环境,浦东新区长青公园建立由公园管理单位、街道、公安、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勤联动机制。闵行区锦梅公园协调梅陇镇城建、城运管部门将锦梅公园纳入梅陇镇网格管理范围,助力文明游园管理。相关公园还制定发布了24小时开放公约(游园守则),长宁区华山儿童公园拟定了《公园24小时开放公约》,黄浦区古城公园拟定了《古城公园游园守则》,倡导游客文明游园,进一步加强游园秩序管理,共同保障游园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代表所提意见,更加注重公园24小时开放后的服务管理提质升级,提升公园活力。
(一)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并总结提炼做法经验
对已实施24小时开放的公园,积极开展跟踪评估,总结做法经验。依托专题研究,科学评估上海城市公园实施24小时开放管理的现状,对公园的安保措施、照明状况、环境卫生、游园安全、服务设施适应性等进行全面分析,持续完善公园管理模式。
(二)全面推动公园开放后管理服务提质升级
鼓励有条件的公园结合改造打开围墙无界融合,提升市民便捷度,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公园开放后的管理服务水平,力争养护机制更加科学、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使用管理更加安全、市民游憩更加舒适,确保开放后的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切实提升市民对公园开放后管理的满意度,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绿色开放共享空间,实现公园资源高效利用的良好示范效应和社会效应。
(三)鼓励推动社会化共管新模式
以公园管理条例修订为契机,对公园24小时开放管理、无界融合等新趋势提出优化调整措施,鼓励公园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属地街镇,建立公园街区无界管理新模式,通过管理部门和属地之间,以及公园与商区、校区、居住区之间党建联建等方式来推动公园的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发挥公园志愿者队伍力量,引导全社会参与,合力保障游园环境,不断提升市民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