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上午走进夏令热线—— 明年全市街心花园将达150个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06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微信图片_20190806135648.jpg

微信图片_20190806135653.jpg

街心花园虽小却美,垃圾分类成新时尚……在上海,无论是“最美丽”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还是“最脏臭”的垃圾清运、分类处置,背后都离不开绿化市容行业的努力。今年,绿化市容部门更是动作频频,提高申城市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建设绿色环保家园。

今天上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来到本报“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邓建平着重介绍了街心花园建设和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并透露了下阶段民生工程的目标。

明年全市街心花园将达150多个

在上海街头,市民走不多远,就能邂逅一块“小而美”的街心花园。这些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住区而建的小型开放绿地,体量虽不大,却彰显城市风貌,在夏夜成为大家纳凉消暑的“后花园”。

申城街心花园有哪些特点?“一是落实了‘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凸显植物主题特色,加大彩化植物的应用,使花园春有花秋有色,四季有景可看。二是提升完善服务设施设置,营造游憩活动空间,增强街心花园的公共服务属性。此外,街心花园的建设与养护已非常精细化,养护标准全部达到一级绿地要求,体现了精致、精细、精美的园艺效果。”邓建平说。

邓建平还为市民推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街心花园。比如,黄浦区玉兰园在改造中引种了近20种新品种木兰科植物,还对木栈道进行维修和翻新。黄浦滨江台地花园借鉴了欧洲经典台地园的造园要素,春季观花、秋季赏叶,观赏草与台阶石墙的组合非常灵动。闵行地铁愉悦花园为地铁乘客打造了风景亮丽的“地铁花园”,南辅彩之园则以“色彩”为主题,种植了丰富的开花色叶乔灌木。还有宝山森园,由石栈道串联各个景点,局部结合耐水湿植物,布置雨水收集景观带,成为海绵城市的细胞体。

邓建平介绍,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街心花园91个。到“十三五”末,全市街心花园总数将达到150个以上。

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进展

说到今年绿化市容方面的“大动作”,不能不提垃圾分类。邓建平表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个月以来,社会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全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目前,全市已完成1.7万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和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的更新。全市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1088辆、干垃圾车3197辆、有害垃圾车80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154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8778个、中转站138个、集散场8个。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到2.435万吨/日,其中焚烧厂10座,200吨以上规模化湿垃圾处理厂6座。7月份以来,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4400吨/日,较2017年增加20倍;湿垃圾分出量已达到8200吨/日,较2017年增长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17000吨/日左右,比2017年降低了约16%。

邓建平坦言,尽管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位生活垃圾分类不如居住区推进效果好,居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还需更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还需完善,末端资源化利用设施尚需加快建设。

他透露,下阶段垃圾分类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注重发挥市分减联办成员单位协同作用,加强对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的检查,发动市卫健委、市机管局、市交通委、市教委等对党政机关、医院、交通枢纽、学校等场所开展检查,将“管行业也管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此外,要支持市城管执法、市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长效执法。

如何有温度地推进“定时定点”投放?“要按照‘定点要坚持逐步推行,定时要灵活,撤桶要鼓励,破袋要引导’思路推进。建议有条件的小区设误时投放点,大力推广破袋神器。”邓建平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开展好志愿者值守和巡查管理工作,联合房产中介、家政管理行业协会加强对流动人员、保姆等的宣传。同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社会动员优势,指导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约,扩大垃圾分类志愿者、社会监督员队伍规模。

邓建平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绿化市容行业将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标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绿化造林等民生工程的开展,努力解决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力争到2020年底,以生态宜居为目标的城乡生态网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系统化、功能化、精细化的生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到明年底,力争使上海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按常住人口统计)达到8.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到2022年,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而在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方面,要推动常态化、长效化,着力打造“美丽街区”,进一步升级改造景观灯光,充分展现进口博览会市容环境的溢出放大效应,“靓”出上海名片。